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核心品牌“航天云网”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8-12-11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

成都若克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稀少,机器运转却有条不紊,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记录着每台机器设备的健康状况、连续运转时长、生产任务量……这是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所属航天云网公司用时6个月为成都若克定制的一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其设备运行、生产管理等数据实时传输到航天云网平台。

根据上传的数据,航天云网可为其匹配合作商,将生产能力和市场对接最大化。航天云网不仅在技术和设备上给予成都若克支持,还以金融租赁的方式解决了其资金周转问题。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江苏常州模具制造公司等全国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中。他们被一张共同的“网”连接在一起,这个“网”便是航天云网。

探索中国特色 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居世界前列。但在全球性同质化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以资源和劳动力依赖为发展方式的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压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制造业正处于群体性技术突破与根本性制度创新交替作用的关键时期,信息文明的阶跃现象已经出现。目前,“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和经济发展新动能”已是全球共识,推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会极大地赋能制造业,使之实现根本性转型。

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工业发展新优势的内在要求,势必将引领中国制造业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该如何建设?是否要借鉴已经初步成形的“德国模式”和“美国模式”?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指出,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不具备智能制造能力,企业的运营流程尚未完成信息化改造,且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智能化改造和信息化改造的前提下,从云制造生产方式变革入手,在渐进开展制造能力智能化改造和企业运营流程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同步开展企业制度的调整与变革,最终实现从云制造到协同制造、从协同制造到智能制造的逆袭。这是“自上而下逐步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早在2009年,航天科工李伯虎院士就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云制造”理念。近几年,航天科工接连打造了天智网、航天物资网和航天工业网,持续探索“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

2015年6月15日,经过多年打磨,航天科工打造的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航天云网应运而生,提供覆盖产业链全过程和全要素的“互联网+智能制造”产品服务体系。

2017年6月15日,航天科工向全球发布世界首批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INDICS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2018年6月15日,基于INDICS建设的云制造支持系统CMSS正式发布,航天云网确立了INDICS+CMSS的核心地位,形成了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模型。

3年多来,航天云网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不断构建和涵养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为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制造业转型作出突出贡献。

“航天云网作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上线3年来,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初步验证了具有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的现实合理性。”高红卫说。

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航天云网云端注册企业268万余户,分布于全球202个国家和地区,发布协作与采购需求金额达5763亿元,平台成交金额超3000亿元;INDICS国际云平台境外发布需求超过51亿美元,国际成交达10亿美元;有92万台设备接入云平台,36万台设备在线。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资源在云端集聚,航天科工依托航天云网,率先开展了“云端营销”业务探索,致力于通过“云端营销”激发企业全员和全社会的营销活力,培育市场新生力量,汇聚牵引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从而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

打造引领工业互联网 发展的创新内核

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航天科工开辟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的初心,持续不断的创新是航天云网勇立工业互联网潮头的关键。

工业互联网的最主要作用是供给方把资源虚拟化后“拽”到“云池”,需求方再将其“拽”出来,获得从设计、定制生产到后期维保的全程服务。

“云池”就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它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新生态建设的焦点所在,被称为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它连接设备、软件、工厂、产品、人等工业因素,实现海量工业数据的采集、汇聚、分析、服务,支撑工业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先进制造得以有效实现的关键。

“这好比安卓系统在手机领域的作用,而INDICS要做一款工业领域的通用云平台。”航天科工有关专家表示。

作为我国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的云平台INDICS,是航天云网正式上线后,经过两年的调研、走访、实践,在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和应用场景的基础上诞生的。

在技术上,INDICS与国际主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处于同一水平,并在平台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更为丰富。INDICS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为各类企业提供普惠的免费服务与个性化的增值服务,INDICS国际云平台实现7种国外语言环境的上线运行,具备了向全球多个国家提供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基础条件。

2017年,在习近平主席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航天科工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署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手旨在打造面向未来的工业生态系统。

2018年,已经拥有了260多万用户的航天云网,确立了工业互联网空间+云制造支持系统的核心架构,发布了基于INDICS建设的云制造支持系统CMSS。

随着平台的基础架构完善、用户更多,航天云网进入到了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牵引力、用户体验好坏为检验工作成效主要标准的市场导向发展阶段。

航天云网公司有关专家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迭代优化、持续升级的过程。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持续创新,是航天云网的发力点。”

设计团队深度走访平台用户,主动识别用户“痛点”,用恰当的功能、界面等设计引导用户使用,从而推动企业用户实现自我引导,彰显以用户为核心的平台设计初衷。

在此前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INDICS+CMSS云制造支持系统荣获金奖。

涵养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发展工业互联网,业态环境、生态体系的建设和涵养非常重要。如果把工业互联网平台比喻成一棵树,业态环境和生态体系就是它能否茁壮成长的土壤。

因此,航天云网致力于构建和涵养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由此应运而生的CMSS生态体系由应用提供方、使用方和运营方构成,三者形成互利共赢的生态圈,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为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产业的云化改造提供稳定可靠的整套解决方案。

CMSS包含了工业品营销与采购全流程服务支持系统、制造能力与生产性服务外协与协外全流程服务支持系统、企业间协同制造全流程支持系统、项目级和企业级智能制造全流程支持系统四个方面,采用“一脑一舱两室两站”的业务界面提供用户服务。企业大脑为科学决策层提供支撑和服务,企业驾驶舱为企业经营层管理提供服务,云端业务工作室为产供销集群化业务及周边业务服务提供支撑,云端应用工作室为定制、设计、研发、试验及售后技术服务提供支撑,企业上云服务站和小微企业服务站两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殊服务功能板块,满足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建设的现实需求。

高红卫表示,工业场景高度复杂,行业知识也千差万别,通用性应用难以满足海量制造企业差异化的数字化工程需求。为此,航天云网建立了完善的集成部署流程和技术支持,并以平台资源和商业模式引导第三方APP的入驻,更好地动态化、定制化解决用户场景问题。

航天云网公司总经理柴旭东说:“航天云网可以成为国产工业软件的试验田,以此为载体可以构建更多工业应用软件,为国产软件的升级换代提供机遇。”

同时,航天云网平台汇聚应用开发者、软件开发商、服务集成商、工业用户和平台运营商等各方资源,不断扩大CMSS应用服务的丰富性,为打造云制造产业生态筑牢基础。

“常州模式”是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成功实践。常州市自2017年开始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以航天云网为基础平台,实现了84.9%规模以上企业上云,使得常州市制造企业形成整体资源对外接单能力,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促进设备均衡利用等。同时,围绕工业互联网汇聚了一大批企业,比如线上线下服务商、合作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APP提供商等,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未来,航天科工将紧抓时代脉搏,引领发展潮流,积极构建和涵养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为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力量。(文/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