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当天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开建 快舟一号甲收获4发订单 航天科工商业航天产业再创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7-04-24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


       4月24日,作为第二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商业航天产业多项新进展在武汉揭晓: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在新洲区正式开建,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率先进驻;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一次性收获4发发射服务合同,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一周内连续发射4颗卫星,实践遥感星座的快速构建。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宋欣,湖北省副省长周先旺,武汉市市长万勇等领导赴产业基地现场调研,并出席了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航天科工二院、航天科工火箭公司、湖南航天分别与武汉市新洲区政府就相关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

二院将在产业基地注册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正式启动虹云工程等商业航天项目。航天科工火箭公司以运载火箭总装总调中心项目作为该基地核心引领项目,一期总投资17亿元,将形成年产20发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及试验能力。湖南航天将在此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军民融合电磁防护材料、特种软磁的科研生产基地,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

新洲区政府将研究并落实配套优惠政策,启动配套设施建设。为保障合作顺利,双方将建立领导互访交流机制和项目协商沟通机制,研究产业基地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去年8月15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方案规划范围约103200亩(68.8平方公里),核心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基地,占地11800亩。通过产业基地建设,航天科工将协同各方力争将武汉打造成国家商业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商业航天技术创新创业基地和国际商业航天发展交流中心,成为支撑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悉,航天科工行云、虹云、快云、飞云、空间站货物返回舱、空间新材料实验舱、新材料以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项目将陆续在产业基地动工开建。产业基地将依次布局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无人机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四大园区,打造体系完整、重点突出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预计到“十三五”末,将有100~150家相关企业入驻,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根据相关合作协议,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按照“产业新城联合建设”的模式实施,由武汉市政府委托第三方出资负责基地的基础建设,为拟入驻企业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全过程一站式服务,确保企业实现“拎包入住”。

去年“中国航天日”,航天科工四院研制的快舟一号甲火箭收获发射订单,并创造了8个半月完成履约的“快舟速度”。此次,快舟一号甲一次性收获4发火箭订单,标志着快舟系列运载火箭进入批量生产、批量发射阶段,将进一步降低生产和发射成本。

据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向全球范围内小卫星及微小卫星客户提供更快、更好、更廉价的“一站式”服务,四院开创了互联网时代下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快舟”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参与火箭从研发到发射服务的全流程,精简流通环节,使火箭可靠性和性价比获得了综合提升。

在产业基地建设和商业航天型号产品研制的同时,航天科工按照“社会性总体院、社会性总体部、社会性总装厂”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新途径,开创了航天项目商业化新模式。四院联合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武汉市政府投资平台及其他社会资本,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长江航天产业基金,首期募集资金25.8亿元已经到位。该基金主要以商业航天、军民融合、双创、混改、并购等为投资方向,重点围绕产业基地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展项目投资。

据介绍,运载能力5倍于快舟一号甲的快舟十一号火箭研制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年底首飞。具备更大运载能力的快舟二十一号火箭已经启动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快舟二十一号正在丰富航天科工商业发射运载火箭型谱。(文/倪伟 陈新勇 摄/裴士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