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在基层又有新战果——第20期航天科工大讲堂侧记
发布时间:2016-12-29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创新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别人只会告诉你这样不行,但没人告诉你怎样行。”“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意味着共享资源,而非占有资源。”12月27日,第20期航天科工大讲堂在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总部召开,这也是2016年航天科工大讲堂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

在视频主会场就坐的,是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方向明,总部各部门、部分京区二级单位领导等。集团公司所属单位通过视频连接,远程观看了这场精彩的演讲。

这期大讲堂上,二院283厂厂长耿树庆、三院8358所副所长王日、航天信息董事长时旸围绕着“‘三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题,分别分享了自己独到的创新心得。

作为首个演讲嘉宾,耿树庆结合283厂智能制造的实践,对技术创新做了深入解读。近年来,283厂通过“三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把智能制造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打通了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创新,283厂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质量问题,工作模式变革显著。“十二五”期间,283厂累计争取到投资6.3亿元,型号生产数量较“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2016年,283厂外协外购产品质量问题下降到了2013年的一半,同年争取到集团公司以上课题立项6项,经费支持3700余万元,仅用1年时间便超过了“十二五”期间争取科研立项经费和数量的总和。

作为8358所的副所长,王日在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别有心得。近年来,8358所科研生产任务紧张而繁重,高温高压生产环境也潜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创新落实责任、创新落实措施、创新落实监管’,保护了职工健康安全,促进了科研成产的顺利进行。”王日介绍。

航天信息董事长时旸已是第二次登上航天科工大讲堂讲台,他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颇有心得。“许多实力雄厚的兄弟单位是‘两年不开张,开张吃两年’,我们航天信息是开张必数钱,即使一块一毛也要数。”演讲过程中,时旸这样形象地阐释航天信息奉行的“高频次、小额度”运行模式。在他看来,“高频次”意味着多次交易和多个成交数量,“小额度”则意味着较低的单笔交易额度。将“高频次”和“小额度”联结起来,这一创造性的运行模式正是航天信息基于客户、产品业务形态以及交易模式特点的恰当选择。

航天信息将继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组织体系化发展、业务平台化运作。

经典的创新案例、丰硕的创新战果,让主会场掌声不断,也吸引着在分会场就坐的兄弟单位成员对着大屏幕连连发问。演讲结束后,方向明为三位演讲嘉宾颁发了证书。(文/赵聪 摄/王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