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 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力量
发布时间:2016-04-20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

  去年,中央巡视组向航天科工党组反馈意见时,“一针见血”指出了“‘三转’不到位,纪检监察力量薄弱;二级及以下单位纪检监察机构领导人员兼职普遍”的问题。对此,航天科工党组高度重视,进行了深刻反思。党组一班人一致认为,有问题,就要整改;整改,就要彻底。

  经过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党组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意见》,从优化总部及所属22家二级单位纪检监察机构、配齐配强基本工作力量、加大退出议事机构力度、推行二级单位纪委书记专职化等多个方面,对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列出详细的路线图、时间表。《意见》自2015年底下发后,经过三个多月来的大力推动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优化机构设置 明确职责分工

  航天科工此次单独设立了党组巡视工作办公室,由党组纪检组代管,与纪检监察部合署办公;总部纪检监察部优化了内设机构,由2014年底的2个处,调整为目前的4个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各二级单位也迅速对纪检监察机构进行了优化,规模较大的单位全部独立设置纪检监察部门;规模较小、职工人数较少的单位也都在合署办公部门增加专门内设处室或明确指定岗位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其中,独立设置纪检监察部门的二级单位数量由原来的6家,增加到目前的13家,增加了117%,占全部22家二级单位的近60%。

  增加人员编制 壮大工作力量

  以往,有的单位个别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纪检监察部门是“边缘”或“冷线”部门,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如果增加编制,反而会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还有的单位把纪检监察当做安置性岗位,因而造成了纪检监察力量薄弱。航天科工党组认为,纪检监察人员的增加,表面上看似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但这是必要的,从全局和长远看,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干部是否依法经营、依规治企对保持国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市场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纪检监察力量的加强会为企业“止血”,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健康安全发展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舞台“边缘”走向“中间”,要实现这一转变,确保纪检监察基本工作力量是基础,也是关键。为此,航天科工下大力气配齐配强纪检监察队伍。截至今年4月,总部及二级单位纪检监察人员总编制在2014年底的基础上增加了近80%。其中,总部纪检监察部人员编制由2014年底的6人,2015年初已调增至9人,在巡视整改期间又调增至15人;各二级单位纪检监察部门(专职岗位)编制由原来的58人,调增至99人,增幅达71%。三、四级单位的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

  持续深化“三转” 聚焦监督执纪

  整改前,航天科工总部及二级单位纪检监察人员共参加各类领导小组、专项委员会和工作机构等共432个。利用中央专项巡视整改契机,持续深化“三转”,共退出了其中的294个,退出率近70%;各单位纪检监察人员还陆续退出了原来兼任所属单位的董事、监事等职务。航天科工党组明确要求,今后纪检监察人员只参加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监督工作直接密切相关的专项工作议事机构,不参加其他议事机构,避免陷入一般性的过程监督及业务检查工作,确保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监督执纪问责主业上来。

  同时,航天科工党组要求,各二级单位要按照“三转”要求,设置专职纪委书记,不得兼任其他职务,今后新任纪委书记原则上不再兼任党委副书记。此前,航天科工各二级单位的纪委书记大都兼任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职务,有的还兼任总法律顾问、行政副职等职务,调整后,全部22家二级单位均设专职纪委书记,仅3家规模较大单位的纪委书记保留了党委副书记职务(但在分工中均明确只分管纪检监察、保障监督体系建设和巡察工作,不再分管其他党务工作及行政工作),且均已不再兼任本单位工会主席、总法律顾问等职务,在纪委书记专职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日前,航天科工召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结合传达贯彻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并再次就着力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航天科工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正按照中央精神和党组要求,不断强化“四个意识”,聚焦主业,真抓实干,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