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精雕晶体心 巾帼织就奔月梦
发布时间:2013-12-02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


“嫦娥三号”任务示意图


  当“嫦娥三号”带着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和世界人民关注的目光,开启了探月之旅时,为嫦娥三号提供晶体元器件的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二院晶体元器件成品加工组为之欢呼雀跃。

  二院晶体元器件成品加工组,主要负责宇航级晶体元器件成品加工任务,22名组员中有女工16名,绝大多数年龄都在20至25岁,这些航天娘子军组成了一支活力朝气的团队,今年,该班组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揭开超净间的神秘面纱

  每天早上,二院晶体楼就会迎进不少朝气蓬勃的小姑娘。她们或三五成群,或一字排行,在一起总是欢声不断。但想再看见这“百花齐放”的美景,就得等晚上下班了,因为这一整天,她们基本上都会穿着工装忙碌在超净间里。

  这些年轻的姑娘,多数是晶体元器件成品加工组的成员,她们每天都呆在超净间内,从事精细精密精致的工作。要想进入这个洁净度要求苛刻的地方,必须过两道风淋门,还得穿上仅能露出一双眼睛的超净服。每天闷在这样一个密闭空间,身着特殊服装,看上去显得神秘感十足。走进这里才知道,明亮的日光灯下,铮亮的工作台旁,她们和普通姑娘一样,勤劳、朴实、细致。她们只是在这个特殊的地方,用勤劳的双手仔细雕琢着高品质的宇航级晶体元器件。

  练成不打颤的神奇手艺

  老外眼里,中国人都会功夫,在二院人眼里,这帮娘子军们更是了得。仅手舞钢镊夹装晶片这一招,就是个高技术含量的活。晶体振子和玻璃类似,基础频率较低的还好些,基频高些的薄脆程度仅有几微米,可以说是吹弹可破,一般人动这些振子基本上可以称之为破坏,但这些娘子军却巧手如梭,生生用镊子就能将这些晶片装上金属支架。

  手艺都是练出来的,别看这组娘子军年龄小,要想基本出徒,必须练两年以上的“夹”功才行。从刚入门的颤颤巍巍,到现如今的坦然自若,手里过的晶体振子起码数十万。“家里那些穿针引线之类的细活,练过几年夹晶片,这些简直太容易了”,组里的技能骨干小李如是说。在这个班组,小李是公认的大拿,就因为她的手艺娴熟,有时特别难干的高基频振子的装配活,都得找她先试试水。这个小圈子里,崇尚手艺的风尚愈加浓厚。

  打造高品质的时频核心

  国家任务的节点不可改变,为了赶节点保周期,娘子军们加班加点是免不了的。由于超净间的特殊性,娘子军们只能轮班吃饭以节省一点时间;为了保质量零缺陷,她们紧盯手中的产品,往往是一干就是几个钟头,手臂累的发麻,眼睛盯的通红。出自她们精湛的手艺,晶体振子经过镀膜、微调、封装、测试、检验等多道工艺流程,成为高水准时频核心。

  每年,数以万计的高质量晶体元器件从这里交付,多项工艺技术难关在这里被突破,成品加工组完美实现了进口晶体元器件的替代。在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中展现出巾帼英雄的精湛技艺。

  青春年华,谁不想在阳光下一展炫丽身姿。但雪白口罩后面的美丽容颜坚毅而自信,为航天奉献青春的信念如同海浪,将韶华易逝的伤感冲的无影无踪。只是因为她们守望着共同的奔月梦——踏踏实实练好手艺,为嫦娥工程提供更高品质的晶体元器件。

  (文/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