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剑 航天报国
发布时间:2009-10-16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
       
                                                                                                  摄/承文
                                                                                                      摄/盛佳鹏
                                                                                                       摄/盛佳鹏

        2009年10月1日, 盛大的国庆阅兵式。当军车载着一枚枚昂首挺胸的“神剑”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站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的杨承亮眼睛湿润了。因为在这行进的导弹方阵中有他作为总指挥主持研制的某参阅型号的产品,此时此刻,他想起了研制阶段的风风雨雨,艰难攻关的日日夜夜……
  杨承亮长期从事航天产品的研究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先后担任过设计员、工程组长、设计所所长、航产部部长、〇六一基地副主任兼某型号总指挥等职务, 现任O 六一基地科技委主任。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 作为一名技术专家,他牢记人党时的庄严宣誓, 把保持先进性视为一种责任和压力, 并把这种责任和压力转化一种动力, 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 不懈努力。 他1993年获“航天奖”、“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获国防科工委某工程二等功; 2001年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记者:杨主任,您作为该参阅型号研制的总指挥,请您先谈谈盛大阅兵式的观后感。
  杨承亮: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观看国庆60周年盛大阅兵式,我感到非常荣幸。当由我基地研制的某型号弹方阵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天安门时,我心情特别激动,作为该参阅型号导弹研制的总指挥,我感到由衷的自豪。我衷心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记者:杨主任,请您谈谈该型号产品研制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意义。
  杨承亮:2005年2月,由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〇六一基地先自筹资金,后立项研制的某新型号武器系统定型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受到了军队和航天科工集团的高度赞扬。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长特批专机并派部队首长护送〇六一基地试验队员返回基地。在某机场的欢迎仪式上,部队首长称赞〇六一基地在100分的试卷上做出了120分的成绩。
  该新型号武器系统,创造了该类型号系统研制史上的奇迹,是该类型号系统发展研制史上最富传奇色彩、最具研制特色的一个型号。从立项到完成设计定型试验,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不仅谱写了型号产品发展研制的新篇章,而且探索了大型复杂武器系统由工业部门自筹资金、自担风险、先行开展研制的新路子。创造了该类型号武器系统研制经费最少、靶试效率最高、靶试质量最好的新纪录。
  记者:您主持了研制工作的全过程,请您简要谈谈该参阅型号的研制背景情况。
  杨承亮:〇六一基地在决心研制新型号的初期,正是基地形势最为困难的时期。1997年,XX型号前三批产品已经交付,后续研制任务尚未落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1996年基地招收本科以上学生136人,当年流失56人,1997年招收171人,流失67人。整个基地面临着军品任务萎缩、民品市场低迷,资金短缺、技术力量大量流失的空前严峻局面,企业亏损、经济困难。作为基地龙头单位的基地机关上至基地主任,下至普通职工,每月仅发放200元的基本生活费。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局面,〇六一基地的领导层和广大干部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继续寻求国家和军方支持的同时,决心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子,开创一种崭新的科研模式。
  1997年8月,基地党委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战略方针及军委首长对武器装备发展的指示精神,面对基地军品生产任务少,没有后续研制型号,科研人员大量流失的严峻形势,在基地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党委会。为了满足国家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也为了基地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一项重大而意义深远的战略决定:在前期攻关成果的基础上采取多项先进技术,自筹资金,全面启动新型号武器系统的工程研制工作,以满足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要求。
  记者:您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可为了型号的研制和技术试验, 坚持带病与科研技术人员同甘共苦, 坚持在研制工作中身先士卒 , 尽职尽责。您有五个春节是在试验基地度过的,与您长期相伴的是您亲自组建的一支精干高效的研制试验队伍。这支队伍因功绩突出,荣获了省“五一劳动奖状”。请您谈谈研制过程中您和您所领导的团队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
  杨承亮:
基地领导对研制工作极为重视,随时关心研制进程,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就型号的研制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决定和指示,极大地推动了型号的研制进程。同时,基地及各单位一把手经常深入基层,与广大科研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飞行试验中,基地领导及各单位一把手亲自到场,靠前指挥,与广大的科研人员一起战严寒、斗酷暑,同甘共苦,始终站在型号研制的第一线,这些都及大地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研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新型号系统的研制涉及到空气动力、流体力学、无线电、计算机等众多学科知识。整个系统由几万个零部件组成,事无巨细,哪个零部件都不能出问题。我作为型号研制的总指挥深感责任重大。既要熟悉型号各分系统的技术状态和指标,又要统揽全局进行各项协调。自新型号研制以来,我多次组织、协调、参与型号研制的方案论证、试验验证工作,并多次带队去西北戈壁试验基地进行飞行试验。多少次试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利的痛苦,但我和全体研制人员没有气馁,而是坚定信心,全力以赴集智攻关。
  在艰苦的研制工作中,新型号研制的老专家、老科研工作者中有的年过六旬,在试验期间仍和其他年轻同志一样冒着零下近40度的严寒,在冰天雪地里进行各种试验,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许多试验队员辞家万里,离别亲人,有四个春节是在试验基地度过。他们中有的无暇顾及考学的孩子;有的离别新婚的配偶;有的不能侍奉年迈的双亲;有的放弃了职称考试;有的突然接到父亲意外去世的消息,可为了紧张的试验任务,忍受巨大悲痛,继续奋战在攻关的队伍…….
  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基地广大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及配套协作单位密切协同、积极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忘我奉献,形成了“科学务实,顽强拼搏,超常规工作”的工作作风, 确保了新型号研制的质量和进度:
  1999年5月,模型遥测弹飞行试验圆满成功;2000年7月,独立回路阶段飞行试验圆满成功;2001年8月,独立回路验证性飞行试验圆满成功;2001年9月,闭合回路第一阶段飞行试验圆满成功;2003年4月,圆满完成了闭合回路第二阶段飞行试验;2004年2月,进行设计定型飞行试验; 2005年2月,不仅圆满完成设计定型飞行试验大纲所规定科目的考核,而且还完成了备份科目及扩远科目的考核,以X发X中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新型号设计定型飞行试验。至此,新型号设计定型试验圆满成功。
  记者:在新产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后, 您又一头扎进了后续的工作中,了解定型工作的进展情况, 协调处理工艺上的问题……车间的生产现场、研究所的设计室、生产协调会场等地方常常有您的身影。现在您作为基地科技委主任、老专家,又领导和指挥另一新型号的研制,多次进入靶场试验基地。在茫茫的沙漠 , 气候干燥, 条件艰苦,您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专家和年轻人一样干劲十足。请谈谈您的想法和体会。
  杨承亮:
如今, 我虽年逾花甲,但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为了“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铸剑”事业,为了使我国某武器系统型号研制后继有型又后继有人, 为了给年轻科技人员成才铺路搭桥,我个人没什么不可以舍弃。现在我仍要身先士卒, 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采访印象:杨承亮是位受人尊敬的老专家,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他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品德。中国航天事业的天空中闪耀着无数颗星星,杨承亮就是其中那明亮的一颗。(文/周家和)

     (责任编辑: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