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天工杯”结构优化设计大赛决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8-11-13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

在规定的设计域内,使用不超过30毫升的光敏树脂材料开展集中力扩散连接结构的优化设计,并通过3D打印技术加工出来,在比赛现场采用拉压试验机对3D打印作品进行现场加载。加载过程通过大屏幕实时投射,并通过直播平台让全国观众大饱眼福……

近日,第二届“天工杯”结构优化设计大赛决赛在京顺利举行。在国家“双创”精神的指引下,本次比赛搭建了先进设计技术与创新能力的交流平台,再次将全国各科研院所、高校结构专业的优秀精英汇聚到一起,以设计“比武”,用作品“过招”,用创意和热情将京城的秋天映衬得分外绚烂。大赛由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主办,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总体设计部、国际仿真与多学科优化设计协会、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承办。

本届“天工杯”大赛的主旨依然是围绕结构优化设计为主题,聚焦如何利用先进增材制造技术实现产品结构轻量化、承载能力最大化。大赛经历了项目征集、路演选拔等环节,最终来到了全国总决赛。自正式启动报名以来,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来自清华、浙大、华中科技、北航、北理、西工大、大连理工、华南理工、南航、中国海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汕头大学等14家高校和来自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湖南航材院、特检院、谢亿民设计、安世中德、广州谱睿汀等10家科研单位的共计81支参赛队伍报名,数量接近去年的一倍。经过层层筛选,共遴选出11支参赛队伍进入了最终的决赛。决赛现场还邀请到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集团、鑫精合公司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作为现场评审。

在决赛中,11支晋级队伍分别以PPT的方式对参赛作品的设计创新方案、结构优化思路和承载能力仿真等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操作人员在现场采用拉压试验机对3D打印作品进行现场加载。作品加载过程和承力——时间曲线均通过大屏幕实时投射,使参赛队员和现场观众能够实时观测。本次比赛还特地与南极熊直播平台合作,首次将比赛现场直观的呈现在网络用户面前,让大家感受比赛过程的紧张和刺激。

最终,通过精彩激烈的角逐,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团队获得一等奖,航天科工航天发展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团队、航天科工三院三部团队获得二等奖。冠军得主一飞院团队的作品为采用30ml树脂材料所形成的集中力扩散连接结构,其承载能力达到了1034kg,接近一辆大众polo轿车的重量,其余各队伍的承载能力也都在600kg以上,令人拍案叫绝!

赛后,大赛评委们对各个参赛队伍的作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也对比赛的赛制进行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令现场的各位观众和组委会成员受益匪浅。一位评委表示,“过程非常精彩激烈,充分展现了近年来结构优化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参赛团队当中多为年轻人,要逐渐的担起国家航天事业的重任。比赛的结果也说明,结构优化设计与工艺实现过程的融合仍然有更大的潜力进步空间。感谢这个大赛给年轻人和创新能力展示提供了机会。”

参赛队员代表表示,“非常荣幸可以再次参加此次大赛,这不仅是行业领域的一次盛会,也看到了结构优化设计与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让我们备受鼓舞。同时参与大赛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与全国各单位的“高手”同场竞技,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结构优化与增材制造这个行业,这对于我们来讲收获良多。”

作为我国飞航技术的领军人,航天科工三院三部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科技强军和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面临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主题。在新形势下,三部也在不断地驱动自身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新思路,占领技术管理创新的新高地。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三部通过举办类似“天工杯”大赛这样的活动,为全国从事飞行器设计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技术创新、人才交流和能力展示的舞台,也为创新技术的孵化和人才与资本、市场的快速对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三部人向航天精神致敬、向双创精神致敬的初心。相信通过三部人的努力,必将能够催生更多的颠覆性技术的产生和孵化,牵引我国飞行器设计能力向着新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不断壮大增添新的动力。 (文/郭威 易斯男 袁芳永 图/刘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