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宝”奇兵们的大漠英雄路——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型号试验队搜寻飞行试验残骸任务记
发布时间:2017-07-25     信息来源: 航天报

飞行试验成功后,残骸的分析确认对后续技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实际落区地形复杂,搜寻难度极大。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型号试验队成立搜寻任务队,历时一个月之久最终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要搜寻 先找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对于任务队来说,则是“要搜寻,先找路”,如何到达搜寻区域是第一难题。

从生活驻地到搜寻区域之间是一片难以逾越的沙漠,团队中有穿越沙漠经历的队员对那种疯狂惊险的场景记忆犹新,他们认为直接穿越的方案不可行。

经过集思广益,小组成员决定从其他方向绕道,尝试找出一条路。区域内凹坑土包众多,红柳枝极易扎胎。经过一番艰难的探索,最终成功在无人区探索出一条路。

虽然路途颠簸异常,但这条宝贵的路也成为后来地面人员抵达搜索区域的必经之路。越野车跨过途中几道深沟时发出低吼声,轮胎卷起的沙尘像雨水一样打到车玻璃上,缓缓流下。

搜寻范围是否合理至关重要。为此,团队给无人机装订航拍范围,进行航拍,返回辨认照片,圈定可疑点,地面人员再进入现场确认。

复杂环境下无人机的飞行存在安全问题,又要保证不漏片,这导致一张照片要覆盖几百米的尺度。要在一张照片中干扰物众多的区域内寻找几米尺度的东西,大家瞪圆了眼睛并开玩笑说,要求助于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的选手。

持续一周,工作并无进展,每个人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各种猜测随之而来:计算范围正不正确?有没有被埋起来?有没有被捡走?大家的心理压力随之上升。

排查 进入沙漠

大家对一切可疑点进行现场排查,对于要搜寻的区域,除了使用经纬度标记位置外,团队也有自己的定义方式:设置自定义XY轴,进行位置描述。大家准确到达坐标时,兴奋异常。虽然尚未找到残骸,但至少已知道关键信息。

随后,一段较长时间的排查开始了。每次进入搜索区域前,大家满怀期望,车辆实在走不动了,大家就带上两瓶水,捡根木棍,徒步过去。车胎扎了也淡定解决。扎过几次后,大家的换胎经验越来越丰富。

结果,路上的自然土坑和一棵棵躺在地上或是斜插在地上的胡杨树常常以假乱真。回到营地,大家冲掉身上的沙土,洗洗衣服,后续接着进去确认。

不知不觉中,在戈壁上的搜寻已到“尽头”,继续前行便是沙漠边缘,放眼望去,一种无力感充斥队员心中。

关键时刻,队长带领大家进入沙漠,这无异于大海捞针。大漠中偶尔传来大家互相确认安全的声音,剩下的便是沉寂。

一句“有残片”,让近乎凝固的环境活跃起来。尽管还没发现最主要的残骸,但却是非常重要的线索,打破了近一段时间的僵局,搜寻进入一个新阶段。

大家对周边区域进行严密搜查,采取了固定翼无人机极限精度航拍、六旋翼实时图像传输、直升机空中地毯排查、地面人员地毯搜寻等多种手段,但几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发现,当初发现残片的喜悦渐渐被冲淡了。面对种种可能,大家再次陷入纠结。

掘地三尺完成任务

大家做了一个试验:挖一个沙坑,两天后基本被风沙填平,这给了队员们新的认识。

控制专业的队员经过反算,建议从残片处的沙丘开始挖掘。在直升机执行完最后一次空中排查,基本确认周围地表无其他发现后,型号总师决定对沙丘进行挖掘。

队员们用金属探测器对沙丘的部分区域进行探测时,发出“嗡嗡”声,大家半信半疑,因为之前出现过误报的情况。你一锹,我一锹,在不确定又期待的氛围中,沙坑越挖越深,突然铁锹撞到了硬东西,再挖,一片欢呼声响起,这次算是尘埃落定!

队员们离开时,国道两侧的胡杨树开始抽出绿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着。队员们表示,一个月的搜寻,每个人经历的不只是艰辛,更多的是成长。队伍中的每个人都不可或缺,领导者关键时刻决策上阵、后勤人员考虑周到保障资源、技术人员责任上心和冲锋在前。

“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是我们取胜的法宝。”队员们擦着汗,将脸上的沙尘和成了泥,但笑容依旧灿烂。(文/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