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159厂纯国产化柔性生产线落地纪实
发布时间:2017-04-06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

在三院159厂的机械加工厂房里,有轨小车徐徐行驶在轨道上,它能够取走放在固定托盘上的零件,再获取指令,自动选择将零件送入机床进行加工或者排队暂存,通过操作工作台,机床将加工好的零件自动送出再送入待加工零件,以上全过程只需要操作人员站在总控台旁边按下几个按钮便可全实现,零件在几个设备之间完成快速转换、自动配送等功能,这是航天领域内第一条基于国产装备及控制系统的纯国产化柔性生产线(以下简称“04专项生产线”)。   

      “强健的体魄比金冕更有价值”

       柔性生产线的落地使用加快了机床加工的效率,提高零件完成的品质,用人来做比喻的话,就是强健一个人的四肢,强健体魄是其余一切的基础。   

       柔性生产线中的“柔性”是相对之前刚性生产线提出来的概念,它能根据不同零件加工需求调整生产模式,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懂得随机应变。“航天产品的零件结构往往形状复杂,类型也千变万化,因此加工对壁薄和舱深都有很高要求。”生产线技术人员窦圣杰介绍道,“壁薄和舱深要求高,就需要配备不同刀具。”该柔性生产线已针对具有典型特征和尺寸的结构零件配备相应刀具进行相关工艺操作,能够灵活生产出的零件范围已达到15种。   

        在传统的机械加工作业模式中,把零件进行装夹的工作是一件繁杂但基础的工作,一般需要由吊车和2、3个工人共同配合完成,每次装夹至少需要20分钟。如今在柔性生产线上,自动化有轨小车替代了人工,成为生产线上高效率的新“搬运工”。“和以前人工单机生产相比,准备时间已经缩短了60%,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了”。窦圣杰兴奋地说着,“按照公司的生产任务,以前一年大概生产800-1000个零件,这样的任务量一般是安排10个工人进行生产,现在这样的任务量至多安排三个工人啦。”    除去自动化加工,缩短生产时间等特点外,机床利用率也大幅度提高。“以前一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在好几台机床甚至好几个厂房间进行频繁周转,每台机器利用率大概只有20%,现在利用率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一条生产线上就能包揽全部的数控加工任务。”该生产线的项目负责人姜涛说。

      “一个智慧的头脑,能够拯救成千个头颅”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你如果无法度量它,就无法管理它。”工厂的智能智造同样需要打破操作人员无法及时获知数据的“哑”状态,159厂将04专项配合哑设备改造,实现远程监控、数据自动采集等功能。“我在办公室的电脑里就能看到这条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哪些机器在运行,哪些机器是在休息的,产量是多少都一目了然。”负责该生产线的工艺人员介绍道。经过反复的论证和试验,159厂突破了对机床的远程实时监控以及关键数据信息可视化获取技术。   

       智慧的产生需要一个最强大脑的支撑。对于04专项柔性生产线来说,最强大脑便是“设备的数控系统”,04专项在进入2017年以来,将逐步做强数控系统,用国产牌“大脑”控制四肢,完善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在04专项还未完全落地之时,团队研发人员便早已在分析设备改造需求的基础上收集数据,部分有针对性地采用国产数控系统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唯有“强健大脑”才能更好地指挥“四肢”,提升现有机床的产能,打破之前依赖进口系统的瓶颈。姜涛博士提起“国产”,“核心技术和装备必须是自主创新、使用国产数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是必须的。”从国防安全需要的角度出发,航天产品必须依托自主品牌系统,这是航天事业永续发展的基础之一。04专项目前已完成13台智能升级改造,“这显示了文明对国产高档数控装备的信心,这也是一种‘科技自信’”,姜涛说。

      中国制造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承担04专项部分的159厂,将肩负起使命,继续攻坚克难,努力强健柔性生产线的“头脑”与“体魄”,确保并拓展04专项成果的落地。(文/肖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