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潮涌 智汇险峰——四院险峰公司“十二五”创新之路回顾
发布时间:2016-01-20     信息来源: 四院

  2015年7月1日,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专有云”平台正式运行。同月8日,四院险峰公司通过该平台签订了四院首笔百万大单。如此铿锵的节奏,从容的步伐,看似紧跟时代步伐,实际折射出该公司近几年加大创新投入、扩大创新队伍、搭建创新平台、倡导管理创新所产生的集聚效应。

  管理创新激发员工创造力

  “十二五”初期,公司进行了企业改制、机构调整、制度修编等一系列管理创新活动,分别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了公司适新应变的步伐。

  2010年底,公司由原来的国营险峰机器厂整体改制为国有一人公司,建立健全了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了公司由任务型向经营型转变。

  为确保科研生产指令集中,公司调整组织机构,将原科研管理处和生产调度处整合,实现了公司所有科研生产项目集中管理,统一调动和分配资源。

  公司制定了《科研生产问题限时及预警处理管理办法》、《首发责任制实施方案》、《应急任务状态下质量控制办法》、《预先研究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理顺了科研生产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公司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设置200多万的预研项目立项奖、过程奖和目标奖;设置了25万元科研奖,8万元技术责任令奖和10万元技术改进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

  对于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的技术人员,公司开出了单人单项一万元的大奖。为拓宽青年技术人员的成长通道,根据技术队伍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公司制定了《技术系统主管级岗位管理办法》,增加公司技术系统主管岗位,充分调动了青年技术人员的创新激情。

  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从2011年到2015年,公司科研经费从2000多万元增长至9600多万元,保证了军、民品的研制投入。

  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4年7月,发生了一件在该公司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某产品首次飞试成功,标志着公司复兴制导技术打响了“第一炮”,具备了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险峰在国内制导领域从此占有了一席之地。

  近五年来,公司围绕规划目标,专注于四大专业领域,先后承担了20余项重点项目的研究开发,其中国家级项目有4项,省部级项目3项,项目经费达8000余万元。公司为载人航天工程配套研制了“神七”舱外宇航服天线和“天宫一号”质量测量仪,获得了载人航天办公室颁发的奖牌。公司历史上首次争取到国拨资金支持的民品科研项目军用技术推广专项,通过为期2年的研制,自主研发了微波设备200多种,取得了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和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产品出口南非、菲律宾、利比里亚等国,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首次承担了科工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太赫兹强度关联探测关键技术研究”,获得35万元资金资助。此外,公司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掌握多项关键技术,提高公司整体自主创新水平。

  公司申报的湖北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全省共29家企业入选,险峰公司作为四院唯一的代表榜上有名。公司申报的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抢占微波通信设备在湖北省内的战略高地。公司申报的湖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先后获得补助资金90万元。公司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建了“军用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青年技术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这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公司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5年来,公司共取得专利 112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6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公司技术人员参与的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才培育确保创新恒动力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近5年以平均25人的规模大量引进重点院校的本硕士生100多人。如今公司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00 多人,其中研究员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国家、省部级技术专家、能手 16 人。

  为了使大批青年技术人员快速成长,公司除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开展导师带徒、内部技术培训、对外学术交流等常规手段外,还采取选送青年人员到九部跟学,安排民品技术人员到通信厂家“住学”,骨干技术人员到院校进行合作等方式,让技术人员加速提升技术水平。公司设计师王院生2013年应邀参加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微重力科学技术专场,并现场宣讲了个人论文。公司设计师程道辉在2013年全国天线年会上发表文章2篇,一篇被制成会议海报粘贴,一篇参会并作学术演讲。

  为鼓励职工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公司坚持开展岗位练兵大比武、优秀管理论文和优秀科技论文评比活动。4年来,公司共有300人次参加了技能比武活动,先后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工大赛一、三名和加工中心大赛第二名,湖北省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工第一名,湖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种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文/张玉莲 王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