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33所让精神文明之花在“求富、求美、求爱”中绽放
发布时间:2015-08-25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

   

  今年6月份,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召开中央企业首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会。大会隆重表彰了首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33所荣获2012-2014年度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航天科工仅有2家单位获得该荣誉。

  “将文明创建与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中心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服务大局、引领方向、推动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个境界概括为求富、求美、求爱,其核心都是努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这种升级,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提升,还包括人的综合素养的提升、环境的提升。” 33所党委书记张崇学这样解释文明创建工作对于该所的意义。



  做好三个融合“求富”

  “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的获得,得意于33所党委多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益于全所干部职工全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多年来该所积极找准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抓好三个“融合”上开展了务求实效的探索:一是融合中心工作。以科研生产一线班组为单元的“五保”劳动竞赛,以青年创新创效为特色的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和突击队建设,以践行航天质量文化的质量信得过职工等,如今已融入到33所中心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融入技术创新,多年来该所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大科研项目、装备研制和预先研究任务,突破了多项制约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逐步构建了以惯性技术、伺服控制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专业技术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包括国家特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200余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拥有专利300余项;三是融入基础管理,不断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积极推进管理提升活动,综合规划、二级核算、库存结构、外协外购、市场开拓、公司管理等重点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核心能力建设成效显著,人力资源管控不断优化,质量管理卓有成效,安全保密万无一失。形成多项管理创新成果,其中国家级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此外,该所精神文明建设在深化改革创新、落实创先争优、强化思想保障、培育企业文化、推进民主管理、倡导良好道德风尚、积极落实社会责任方面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企业“求富”汇聚起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深化N项工作“求美”

  勇于进取、和谐包容的工作、生活环境塑造了员工弘扬主旋律、践行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高尚品格。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如火如荼的全民健身活动、活力四射的青年活动等让33所始终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厚氛围的熏陶下,该所基层职工杨爽闹市口街头勇扶受伤老人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等众多中央媒体报道,引发全社会为航天人崇德向善的义举广泛点赞。国务院国资委更是专门印发红头文件,以简报形式在中央企业系统大力推广杨爽先进事迹。

  各类公益慈善捐款方面,“7.21”北京特大洪灾捐款活动中募捐善款49550元,自发向东川贫困学生捐款55474.5元,在“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救助贫困母亲,建设幸福家庭”行动中,为贫困母亲捐款54365元。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该所职工仅用一天时间就汇聚其110835元的爱心。

  为了响应北京市号召,33所坚持做好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相关工作,2012~2014年,累计清理绿地环境20000余平米,养护树木近百棵,该所绿地面积共计74165平方米,绿化率达到31%。每年紧紧围绕世界环境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动员广大职工树立节约理念,参与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2012~2014年33所共80余名职工献血16200CC。

  在控烟方面,已将所辖办公楼设置为无烟楼,并开展了工作区禁止吸烟专项整治工作。北京市控烟条令出台后,33所一方面做好条令的解读,一方面调整管控制度和措施,并在各楼关键位置张贴了禁烟宣传海报,放置了“禁止吸烟”标识,全力做好控烟和环境治理工作。

  推进两个转化“求爱”

  多年来,33所始终不忘将发展成果回馈社会,积极担当履责,践行社会责任,以推进两个“转化”为依托,在“复制爱、传递爱、打造爱”的“求爱”路上走出了航天企业的独有特色。

  作为我国从事惯控技术研究的核心单位,33所注重将高新技术“转化”为国计民生提供稳妥可靠的安全保障。作为航天科工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研发中心,其研发的地灾监测预警系统已应用于北京、甘肃、重庆、四川、云南、西安等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同类产品曾在汶川灾区唐家山堰塞湖超高坝体监测、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位置姿态系统曾在雅安地震后快速成功获取灾区高精度景物地图,为抗震救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多年来,这些产品作为镇守在各地的“千里眼”、“顺风耳”,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托,为水利、交通运行和民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的顶梁之责与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机构,在两种角色的“转化”中,33所有着自己的思考。

  通过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长期致力于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捐款40余万参与希望小学的建设工作,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快乐体育园地”已成为学校师生强身健体、快乐学习的天堂。作为航天系统的典型代表,荣获“希望工程25年杰出贡献奖”、中国红十字人道服务奖章等多项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许。

  在关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以郭明义爱心团队为代表的群众性志愿帮扶活动长期为社区、打工子弟学校、敬老院、孤残儿童等带去温暖关怀。连续8年坚持资助和探望北京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师生,为该校建立了“飞航梦想图书声像室”,帮助农民工子弟建立自信、放飞梦想,相关活动受到了中国网、《中国质量报》、《中国航天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关爱北京太阳村特殊儿童,走进国家级贫困县等一系列基层团支部青年自发开展的活动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在33所蔚然成风。

  通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助推企业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敦促企业及其员工主动塑造美、追求美,引导员工自发地复制爱、打造爱、传递爱。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休止符,这项荣誉对于33所来说,更多的是鞭策和激励。(文 摄/黄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