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心脏”中的“航天制造”——二院206所研制交付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器侧记
发布时间:2015-01-13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二院

  
       近日,随着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第一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器顺利交付用户,代表汽车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中有了“航天制造”。赏过长河落日,品过大漠孤烟,一直服务于军品的航天制造如何华丽转身,成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一部分?

  

  制胜法宝:创新与航天血统

  在总师邱旭阳的心里,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筹谋已久”。“电动汽车产业正呈现一种蓬勃发展之势, 206所在军品研制中有多年的积累,进入这个领域是近水楼台,瞄准行业薄弱的和我们擅长的,就可以出手。”

  经过调研分析,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机驱动器成为突破方向。在电动汽车中,电机驱动器适时敏捷地控制电机的转矩和转速,将电池的电能转换为电动汽车的运动,同时将减速产生的多余能量回馈并储存到电池中,起到节能作用,是电动汽车“心脏”中的一部分。近年来206所大力发展伺服控制技术,研制的伺服驱动器已成功应用在多个军品型号中,严谨的研发团队、成熟的技术积淀、高品质的军工质量为研发电机驱动器具有很大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电动汽车驱动器可靠性要求高、功率密度大、安装空间狭小,针对不同款车型的用户需求,需要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敏捷设计制造技术正是专业技术研究所相对于其它民企的最大优势。

  明确方向后,项目团队立即组织人员去国内各大厂商调研,了解用户需求,讨论合作,寻找商机。在与客户不断地接触中,航天产品的品质、口碑以及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最终打动了客户。首批电动汽车驱动器的合同的签订,迈出了206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第一步。

  市场法宝:“真功夫”与“不任性”

  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站在航天品质这个高起点上,项目团队并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放松,他们深知要征服市场并占领市场,必须要有真功夫。

  “没有哪个用户能够容忍经常抛锚的电动汽车,我们对质量和性能方面的缺陷是零容忍。”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何成峰认为面对市场,团队“有真功夫而不任性”,要求产品质量性能过硬,同时很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

  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驱动器的要求, 项目团队跑遍新能源车厂家,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利用总体虚拟现实验证技术手段(206所VR试验室),提早发现设计隐患,力求最优化的设计方案,最终该设计方案一次通过评审。新能源车对驱动器功率要求高,但是受空间限制,要求驱动器的体积小而灵活,为此,项目组综合考虑各种应用工况,对空间架构进行优化,提出了符合驱动性能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以及适合车辆空间优化布置的电机驱动器设计方案,在产品生产中实现并得到用户认可。

  为了保证驱动器性能,项目组对产品进行大量严谨的试验,确保电机驱动器的可靠运行。低速性能、高速性能、超载性能、电源波动适应性能、环境适应性能,每一项都细致地测试,航天制造的高品质真实融入到产品的血液中。

  “不任性”的团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贯穿在方案设计与产品制造的各个方面,通过优化布局和需求定制,将钱花在刀刃上,产品成本与预期相比降低近20%,给了用户一个“大惊喜”。

  “用户点头,产品顺利交付,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 何成峰说,“交付只是第一步,未来希望市场上的新能源车中都有我们的航天制造。”

  进入新能源车电机驱动器领域,是206所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培育新产品的一个新的开始。对于民品总师邱旭阳来说, 未来“路很宽”,航天高端制造闯入未来轨道交通电机车驱动、全电动叉车、电动牵引机车等领域,服务更多的领域,一切皆有可能。(文/程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