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院物资部应用协同供应链系统 物资供应信息实时传递、公开透明
发布时间:2014-08-19     信息来源: 二院

  
       从提出需求计划、制定采购计划、签订采购合同、收发货到最后配送结算,这一系列的过程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如若是将产品数量级由个位数变为千级别或万级别,想要捋顺搞清每个产品、每个环节、每笔交易的实时动向,便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自2009年实施协同供应链系统至今,在业务量激增3.25倍的情况下,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二院物资部的从业人员仅增加13%,而在众多降本增效的措施中,建设并应用物资协同供应链系统算是物资部的“命脉”工程,系统实施的4年时间里,累计对30多万项物资进行全过程管理,成为支撑物资部降本增效的核心系统。

  打通信息“孤岛” 媲美京东快递

  说起供应链系统的从“无”到“有”,协同供应链系统实施团队代表、信息中心副主任曹丽霄说:“系统可以成功上线并顺利运行到今天,真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近几年,当信息互联迅猛发展,物资供应全过程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当时就像在小黑屋里,信息不透明,沟通有障碍。”机电设备处副处长钟洋对没有供应链系统前的工作状态这么描述道。

  “利用信息化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这样每个人对系统上物资的每个节点、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供应链系统的实施为“黑屋”里的钟洋点亮了一盏明灯,一改原来业务员只能通过邮件和纸质单据接收到的厂所需求信息,厂所也只能通过电话了解物资进度信息,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2009年,如今已是计划处处长的邢爽当时还在做计划调度,对于物资的跟踪,他只能靠“嘴”,厚着脸皮一个个、一次次地去问,“一个型号3000多项物资需求,我要耗费两三天的时间,容易遭人烦不说,出错的几率也比较大。”

  当供应链系统推出后,只要轻轻点击系统按钮,输出物资齐套进展清单立刻一目了然,“一下子清楚多了,再也不用靠‘嘴’吃饭了。”于是,他将主要的精力转向对关键物资的调度上,效率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

  物资配送也是重要环节之一,仓储配送处副处长肖凡对系统的评价很高,“有了系统后,配送工作的速度也快了,物资当日送到不再是‘梦’。”他解释道,通过运用条形码,省去保管员原先用在查找单据、信息录入的时间,使得物资配送工作从以前的三日内完成配送,提升到九成以上物资可以做到当日配送到厂所。

  一旦碰到要得比较急的产品,在系统中就可以根据产品需求号在每一个环节优先安排,完成相应的加急处理。由此以来,一些厂所上午提出需求计划,下午就能收到产品,惊呼物资配送完全可以“媲美京东快递”。


  小系统大功能 不完美创造原动力

  任何一个新系统的上线,都会经历一段磨合调整期,再逐步趋于平稳,协同供应链系统也是如此。2010年6月底,物资部全部切换使用新系统。一开始,大家用起这个“新家伙”时抱怨不断,“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这系统还没有之前的好用,干嘛要用?”

  钟洋起初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尝试使用系统,没过多久他发现,周围抱怨的声音没有了,大家在工作中一点点体会到供应链系统带来的便利,“流程顺了,活好干了,越用越觉得离不开它。”

  在效率提升的同时,质量追溯功能也是系统让业务员产生依赖的原因。

  “协同供应链系统可以对物资全过程管理进行监控,就好比为物资保障管理加装了仪表盘,没油的时候“油表”亮了,我们就知道要赶快去加油,而不是等到车不走了才知道是没油了。”邢爽形象地描述着,系统对物资保障全过程的有效监控,让过去“散落在天涯”的物资信息集中起来,系统将全过程分成若干个小环节,并对每个环节提出了时间要求,业务员便可以实时掌握业务进展情况,真正从事后查找变为事前管控。

  在实施“两个工程”过程中,财务处副处长张权认为,财务与业务能否深度融合对整个物资管理至关重要。“以前只能在最后一个环节发现问题,这时候纠错成本就比较高,现在可以早介入,将内部控制点前移,财务管理也不会处于被动地位。”

  供应链系统在得到鲜花与掌声的同时,也在用户不断提出意见和需求中完善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领导,邢爽希望系统能将价格管控嵌入到业务流程之中,实现对采购价格的过程控制,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目前,供应链系统的实施应用基本上只在物资部内部,肖凡觉得“好东西要大家共同分享”,厂所之间如若可以共享供应链系统,那么厂所的物资在入库就更加便捷,更能实现物资在整个院里协同供应。

  在曹丽霄看来,用户提出的各种需求都是他们的宝贵财富,“不完美才能产生原动力,供应链系统才能更完善。”

  虽然物资物流的信息化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信息化是万万不能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日前,物资部已经召开了协同供应链系统(2.0版)建设工作启动会,对系统建设工作内容、工作计划、工作要求进行了统一部署。系统预计2015年正式上线,届时,用户提出的需求均将得以满足,物流创造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的效果将愈发明显。 (文/李淑姮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