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304所:打造软件工程的“金钥匙”
发布时间:2010-10-14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
       


304所做好软件测试保障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三院304所飞航软件评测中心的科研人员既紧张又兴奋。“嫦娥二号”成功入轨后,大家备感欣慰。
      “没想到我们也能为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贡献力量,虽然承担的是技术保障工作,但是想到许多软件研发人员都参照我们编制的技术规范标准开展工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说起参与探月工程二期工作时,该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刘军脸上露出欣慰而自豪的笑容。这份成就感、自豪感源于整体软件评测和软件工程团队所做的一系列扎实细致的工作。
       定办法 把好“入口关”
       软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探月工程的成败,而测试软件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提出,具备中心认定的资质,方可承担探月工程软件工程的第三方评测任务。
        早在2006年,304所就参与了探月工程一期的相关软件评测与软件工程工作,相关技术实力接受了实战检验,并得到了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认可。因此,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国内众多软件评测机构中最终选择了该所飞航软件评测中心。
        接受任务后,该中心《探月工程二期软件评测机构资质审查办法》起草项目组非常兴奋,同时也感到压力巨大。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项目组加班加点,全面研究了相关要求,并结合探月工程软件评测工作要求和特点,规定了资质审查组织形式和审查程序,增加了技术审查内容,制定了技术能力检查单等。
        2009年8月,当《办法》接受多方专家评审并顺利通过验收时,项目组成员多日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有关专家评定:该办法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规范探月工程二期软件评测机构的资质审查工作。
        在2010年初探月工程年度工作总结会上,该所与其他五家单位同时获得了“探月工程二期软件评测机构”的牌匾。在项目组总结会上,该所分管软件评测的副总师张津荣高兴地说:“千万别小看了这块牌匾,这可是打开探月工程大门的金钥匙。”
        出规范 把好软件质量关
        一次次精彩的表现,印证了304所优秀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软件测试技术能力。为了满足探月工程二期软件工程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强的要求,该所把创新放在了重要位置上。
        作为软件工程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该所积极参与《探月工程软件工程要求》的编制工作,并负责其中主要两份技术支撑性文件———《探月工程软件评审实施细则》和《探月工程可编程逻辑器件项目开发实施细则》的编制工作。在软件研制过程中,该所还多次在探月工程五大系统内开展技术培训、监督检查和阶段评审工作,为探月工程总体提供决策支持。
        《软件评审实施细则》编制负责人李娜介绍:“由于研发涉及许多新领域,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包括要解决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对软件开发各环节的细节要求会更高,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软件开发方法的规范标准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为此,项目组马不停蹄地开展研究工作。
        一方面专攻《软件评审实施细则》制定。他们深入研究探月工程软件开发、确认、验证、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要求,借鉴相关先进经验,探索并制定出适合探月工程软件工程的《软件评审实施细则》,并创新性地制定出包括700多个检查项在内的各阶段评审检查单,大大提高了评审工作的可操作性。同时,项目组从加强软件开发过程控制入手,进一步提高了软件质量。
        另一方面,项目组基于以往在可编程逻辑器件项目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紧锣密鼓地开展编制工作。“为了保证实施细则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普适性,编制过程中我们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了航天两大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五大系统等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经过对意见和建议的深入分析,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最终顺利通过了评审。”项目组成员郑金艳介绍说。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等一系列“化学”反应,304所成功编制出国内第一份有关可编程逻辑器件软件研制方面的行业技术规范,实现了与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接轨,填补了探月工程等国家大型工程在可编程逻辑器件软件管理和技术要求方面的空白,为探月工程二期五大系统中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软件的研制提供了指南性文件,同时更加严格地规范了后续的软件开发和测试,把好了软件质量关。(文/刘军 李娜 郑金艳 张煜)

     (责任编辑: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