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研院:科技赋能 数字管理 构建遏制疫情蔓延的“钢铁防线
发布时间:2020-02-17     信息来源: 航天工研院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航天工研院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迅速研究部署防控工作,采取有力有序、科学周密的举措,保障安全职工身体健康和快速复工复产,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数字工研院”项目团队以科技助力航天工研院抗疫、防疫,面对“今天提出,三天内上线”的迫切需求,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但项目团队全体成员没有松懈、没有怨言,多措并举提前完成任务,充分展现深圳航天人的责任担当!

立即分析 寻找数字“防疫之匙”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蔓延,面对严峻的形势,航天工研院立即开展防疫工作部署。正月初三,航天工研院召开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的视频会议,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浩提出,航天工研院要结合自身数字化优势,迅速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数字防疫之路。

航天工研院领导小组迅速召开视频会议

接到任务后,“数字工研院”的建设者们纷纷主动请缨,放弃休假投入工作,第一时间远程研讨可行方案,确定了健康信息采集、防疫物资管理、居家远程办公三个方向,并编制完成《疫情防控时期远程办公应急保障工作方案》,为数字防疫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 打造科技“战疫利器”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公司复工复产时间不得不一延再延,“数字工研院”项目团队成员日夜兼程、多措并举,给全体职工营造了“身临办公室”的远程办公体验。

“战斗”中的项目团队

疫情爆发伊始,统计航天工研院职工健康状况,先要制作EXCEL表格,发放给各部门职工填写,最后还要进行信息整理。针对这一问题,项目团队主动担当,为公司量身定制“小鲜健康”APP,并于三天内完成开发上线。

“要花几天完成的统计工作,现在不到1小时就能完成,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小鲜健康”项目开发负责人孔祥瑞说,现在职工在手机上一点,健康信息采集即刻完成采集统计。航天工研院本部职工126人,每天上班后不到1小时就能完成100%职工的健康登记。

孔祥瑞所说的健康信息采集是“数字工研院”项目组团队开发的“小鲜健康”APP的一部分,此外还有防疫物资管理、居家远程办公等模块,涵盖健康报告统计、疫情实时播报、周边疫况查询等10多种功能,全方位守护职工健康同时,也解决了隔离时期考勤难、沟通难等迫在眉睫的问题。

“小鲜健康”疫情防控APP部分功能界面

此外,团队成员还利用线上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的优势,通过“小鲜”公众号、OA平台、网络工作群等多途径发布中央、集团公司指示精神和防护宣传科普,为干部职工营造了“坚守科学、拒绝谣言”的舆论环境。

全级覆盖 构建抗疫“数字防线”

航天工研院全级次有2000多名职工,春节期间多数返乡探亲,办公条件各异,远程复工难以迅速开展。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积极推广集团内部应用航天云信,迅速编制下发公司远程办公软件的安装教程,在两天内完成了所有职工的航天云信注册、远程办公软件安装工作,保证复工能在高效、保密的环境内开展。

至今,这条“数字防线”已在短短几天内完成工作审批200多次、协同工作流100多条,并保障了300多名职工的云桌面同时在线、单日5000多条即时信息发送、100余场视音频会议召开,真正实现了远程不停工。

正是因为有他们日夜兼程的策划研发,职工们才有了一个健康有序的复工环境。即便团队成员都已经熬了无数个通宵,但大家仍坚守着初心,从未停下脚步,为打赢这场战“疫”继续贡献航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