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王桂玲: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制度支撑军工科研模式转型
发布时间:2020-05-28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

全国政协委员、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二院科技委专家王桂玲今年带上两会的提案是有关固定资产投资。

她认为,应提前布局国防军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避研保条件建设滞后风险,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从保障型向引领型转变,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十五”时期以来,根据我国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家不断加大军工企业投资力度,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改善了科研生产基础能力,促进了军品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支撑了承制单位核心能力建设,推动了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发展。

王桂玲调研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资金额度大、资金占用多、过程管理复杂和资产专用性高等特点。为了确保项目各阶段实施的规范性,国家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实施的风险,但也带来了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需要遵循5个阶段,在这5个阶段中,投资项目论证需要各专业技术人才深度参与,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近百项法律法规,还需要与不同层面的相关方进行大量协调沟通,影响因素多且变数大。

“这使得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拖期严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普遍滞后于型号研制任务,有的项目建成时型号任务已经完成了。”王桂玲说。

王桂玲认为,“十三五”期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向体系效能型建设模式转变,能力建设更加注重顶层引领。

近些年,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由单一的任务驱动型投资向平台建设和任务驱动型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完善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制度,可以推动研制模式转变,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从而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从保障型向引领型转变。

王桂玲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国防军工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超前布局,围绕提高正向设计能力,指导军工单位进行研保条件建设,以重大工程为牵引,超前建设一批有前瞻性的创新试验条件和设施。通过提前布局,规避研保条件建设滞后风险,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研发能力跨越式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为我国航天事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创造条件。(文/赵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