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院江河公司披荆斩棘勇向前
发布时间:2020-07-29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六院

上半年,六院江河公司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精心组织安排各项科研生产任务,时刻保持战时状态、战时作风、战斗精神。特别是第二季度,公司持续发力,批生产全线锐意开拓,单月生产任务实现新的突破,高质量完成各型号交付。

党建引领 吹响奋进号角

江河公司党委在复工伊始,就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五个一”要求,发布了“全力打赢防疫攻坚战、科研生产攻坚战”的倡议书,号召大家攻坚克难,把受疫情影响滞后的进度赶上来。任务分析会议上,重新复盘策划年度任务,着重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全面掀起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职工群众齐心发力的拼搏热潮。

虽未写下“请战书”,但所有人从没离开过“战场”,全身心投入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通过建立机制、明确职责、落实奖惩,提升工作效率,推动复杂问题在一线解决,关键岗位有党员顶着,关键工序有党员盯着,关键时刻有党员把着,时刻亮出党员身份。尤其是面对众多攻坚任务,各生产车间迅速成立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确保生产现场工作有条不紊快速推进。

越是艰难越显责任担当,关键时刻更显党员本色。装药分厂浇注组5月完成了多次并线任务,班组采取双班制,两班组分别完成一半的并线任务,遇到临时任务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脱模整形班组精简队伍分成四组奋战,一人当几人用,与时间赛跑;为争取更快完成生产任务,称量岗位不间断三班倒,利用生产间隙完成备料;运输车队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逆行而上,吃住在车上,转战多地,成功将研制产品按时交付。大家用努力行动践行着党员冲锋在前的承诺。

精心部署 聚力冲锋攻关

江河公司在冲刺上半年科研生产任务的关键时刻,优化管理机制、办公方式和合作模式,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应用。为推进均衡生产目标,着力提升计划执行管控能力,生产部门细致谋划、主动出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一盘棋”精准施策,全链条确保各项节点任务满足时序进度要求。

攻关过程中,项目组加强设计、工装、零件及各部门、各单位间的协调沟通,优化人力设备资源配置。技术工艺人员、产品检验人员每天现场跟产,关注产品流程的各个步骤,同时利用云信、云雀等线上沟通交流方式,与上级单位和协作单位进行沟通,确保工艺环节万无一失。

技安部门把安全工作层层分解,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指定专人整改。采购部门加强原材料供应风险评估,运用信息化手段与上下游供货商进行“云签约”,提升安全性的同时节约了成本。设备维护人员24小时值班,紧盯高负荷运转设备,消除隐患于无形。为确保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他们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减少时间浪费。

一线班组组员相互协作,根据每人专长进行合理分工,时常开启头脑风暴,分享经验。老师傅手把手教导徒弟,认真分析遇到的难题,以实践促练兵,以实战增技能,哪里有瓶颈问题掣肘,哪里就有排除万难的突破。

极限挑战 彰显责任担当

白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晚上挑灯夜战,如火如荼。在设备前、地坑中、壳体旁,各工序人员正全身贯注地加紧手头工作,额前沁出密密麻麻的汗珠也浑然不觉……为确保完成“双过半”冲刺目标,公司干部职工积极克服生产周期紧、任务挑战大等诸多困难,仔细梳理各工序间的重点、难点,倒排进度,合理安排。

最近两个月每天都在厂区里度过的装药分厂调度刘京,每天的工作就是汇总信息加沟通,陪伴他最多的就是那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和在班组来回穿梭的摩托车,一天下来几十个电话是经常的事;105车间的副主任曾庆江,经常是陪着壳体进场,送着壳体出场,要找到他只能去现场。一次,等到产品所有工序完成,已是凌晨两点,他只能在办公室将就休息,第二天一大早仍重新投入工作。

连续的满负荷工作让大家都有些疲惫,有的职工开玩笑说道:“要是能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就是现在最大的幸福了。”但产品抵达的铃声一响,他们就一把抓起头盔,毫不犹豫地走进工房。“五一”期间,105车间职工放弃假期,经过五天四夜攻坚,终于拿下了某产品关键包覆任务。

江河干部职工的传统就是团结奋斗、求实自强,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解决的。他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科学的谋划,更务实的工作,以饱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盯目标、精准发力,为圆满完成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图、文/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