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江南所属航天测试电磁兼容十米法电波暗室投入生产
发布时间:2020-09-15     信息来源: 航天江南

从项目申请、建设到投产,前后历时一年半,航天江南所属航天测试四室电磁兼容十米法电波暗室投入使用。为航天测试电磁兼容未来的业务拓展打通了新的渠道,同时也使航天测试的业内知名度有所提升。

回首昨天,我们乘风破浪

在各方积极推动下,十米法电波暗室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动工。为了给试验设备预留充分的调试时间、保质保量完成试验任务,在航天测试领导的要求下,施工队夜以继日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尽快完成场地建设。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施工队未能按期开展施工,同时一些装修材料与试验设备也未能按计划准时进场。项目进度的严重滞后让项目负责人火烧眉毛。

刻不容缓,该项目相关所领导与相关科室技术人员紧急召开项目会议,梳理各时间节点的滞后程度,并在会上商讨可行的解决办法。

2020年5月下旬,十米法暗室竣工,试验环境建设完成。

5月底,十米法电波暗室在最短的时限内先后通过电磁兼容屏蔽效能测试、场地均匀性、场地电压驻波比、归一化场地衰减等参数测试,完成场地准备。

6月初,在五室技术人员与外协厂家设计人员的协力工作下,众望所盼的HPM辐照源的仅用五天就完成调试。

不料,临时接到通知,距离某项目的产品进行HPM试验时间不到一周。为避免发射天线的3dB波束宽度与受试点的场强直接影响试验步骤与试验结果准确度,本着“照章办事,一次做对”质量行为准则的刘兴主任和吴小松师傅主动出击,组织技术组成员讨论现有条件下可实施的测试方法,并带着杨耀与傅小叶两位同事测试了不同距离下的发射天线3dB波束宽度与场强。同时,辐照场强的一致性也是客户所关注的一项关键性能。为此,技术人员选择固定位置,每天重复进行辐照场标定,对比数据的一致性。在标定过程中,航天测试还多次邀请型号两总和产品承制单位前来参观,针对试验关键参数进行讨论,提出不同产品的具体需求,就具体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实施细则进行深入研讨。在科发处的协调和四室的配合下,航天测试顺利完成第三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检测与评估等工作。

至此,航天测试在试验日期“抵达”前,顺利完成了所有试验准备工作。

把握今天,我们奋力拼搏

2020年6月,航天测试四室电磁兼容十米法电波暗室迎来“诞生”以来的首位神秘“客人”。某项目的第一个产品首次进场,顺利进行试验。为能全面实现本次试验的目的,电磁兼容组全力配合该客户,与客户就相关技术问题展开研讨,及时处理试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同时加班加点工作,保障了产品试验进度的按时完成。

回首2018年年底,航天测试决定依托某项目进行HPM试验的条件建设。条件建设的成功申报和评估离不开航天测试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管理协调对接工作离不开科发处的大力推进;辐照源工艺、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技术指标满足实施方案要求,离不开航天测试五室研发人员的先进技术水平;技术论证离不开部门主任提前策划、过程跟踪和组织协调,离不开电磁兼容组资历深厚的吴小松师傅各方奔波、协商,更离不开四室电磁兼容组技术人员不惜放弃周末和节假日,共计耗时9个多月的辛勤论证工作。

展望明天,我们蓄势待发

新暗室的顺利建成,是航天测试每个人勇于接受挑战、勇于攀登“险峰”的成就,是众人齐心协力的结果。新暗室的投入使用,给航天测试电磁兼容组增添了一项全新标签,翻开了崭新一页,标记着电磁兼容组步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新暗室的顺利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开拓了航天测试在电磁兼容行业的发展视野,也促进了电磁兼容专业的发展,拓宽了电磁兼容专业的应用前景:一是为增强了电磁兼容专业的硬件实力,为全面拓宽电磁兼容业务提供有力的“硬”保障;二是增加了某方面的电磁兼容试验能力,为探索和研究电磁兼容前瞻性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抢占某领域检测试验先机、打造“特色”核心能力,保障国内该领域的技术发展。

新暗室作为“东道主”,初次敞开家门接待首位神秘“客人”,以旗开得胜收尾。四室电磁兼容组虽是一支较为“年轻”的团队,但无限可能总是包围着他们,他们在成长,他们已蓄势待发,等待着与机遇和挑战一较高下。 (文/李金蓉 杨文俊 罗盛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