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三江17所:让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稳增长的不竭动力
发布时间:2020-10-22     信息来源: 航天三江

走进航天三江17所导航与光电事业部的试验室,便看见8个小青年分成3小堆正在不停地忙碌着,墙壁上悬挂着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任务攻坚战”的宣传海报,以及那鲜红的党旗是那样的醒目、那样的直抵人心……

航天三江17所是国内唯一一家集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于一体的总体研究所,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将拓展新市场、提升新水平、研发新技术作为经济稳增长的牵引力,形成了多任务并举、多领域推进、多范围拓展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序时或超额完成。

用转思路、拓领域推动产业发展

在17所2020年工作会上,所长张鹏发出“坚持开放办所,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占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高地”“响应市场需求,打通产业瓶颈,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的动员令。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与日俱增的严峻挑战,事业部广大职工深深地明白,顺势而为就会赢得未来,逆流而上方能占领先机。为了争取到更显著的竞争优势,如何落实“开放办所”发展理念?如何打通产业瓶颈?成为事业部面临的重大课题。

17所导航与光电事业部主要从事航天产品系统定位定向技术和星敏感器技术等研究工作,共有职工52名,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职工占比为60%,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职工占比为90%,拥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职工占比为25%。自2016年11月成立以来,如何尽快适应市场化环境、让17所在导航与光电领域做优做大做强便成为事业部部长王海青的夙愿。在近些年的市场磨砺中,事业部职工迅速转变产品研制理念,在不断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持续提高软硬件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水平,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性价比程度均有大幅提升并获得用户好评。

从2020年年初开始,为了顺利拓展某市场领域定位定向产品研制任务,事业部再次进行周密策划、精细准备,最终在7家竞争单位中脱颖而出,作为唯一一家非任务总体单位获得该项目方案阶段竞标的胜出。该项任务为跨代航天产品,在该任务的牵引下,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航天产品的谱系,同时对定位定向技术领域后续的长足发展尤为重要。据悉,自事业部成立以来,17所定位定向类产品及项目累计签单7亿元。


用妙方式、巧管理应对疫情防控

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这支队伍带去了不小的压力,“面对全年这么多任务,起初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在所党委的科学指导下,我们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节奏。”事业部党支部书记刘春宇介绍说。

为了全面落实17所党委针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经营任务攻坚战“两个战役”的系列部署,事业部构建了“4+4”双线并行管理模式,即:针对科研生产任务,采用部长、中心主任、项目经理、项目成员负责制;针对疫情防控工作,采用党支部书记、战疫小组组长、网格小组组长、小组成员负责制。事业部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双腿走、双统筹,为“两个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期间,与京外的外协配套单位的沟通协调成为事业部面临的另一难题,经过充分的论证,事业部总结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外协配套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同一组产品的外协厂家大约有5到7家左右且身处全国各地,面对各地不一的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为了确保外协厂家能够按照节点要求顺利交付相关元器件、电路模件、组件等,事业部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管理方式,让链路上的厂家接力完成工作,打破传统的方案设计研制流程,将航天产品集中式技术状态确认的方式变成多点技术确认、边设计边确认的方式,并同步编制投产图纸开展投产准备工作。采用这种方式后,就能够在上游将产品设计迭代完成,再交由下游厂家进行工序验证,确保投产图纸一次到位,避免生产过程反复,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由此,从技术管理上做好技术关键方案的备份,最大限度包络生产备料工作,确保在竞标胜出后,能够在短时间之内研制出实物产品,满足任务需求。

用强合作、好创意深化科技创新

导航与光电事业部积极响应国家、上级对青年“双创”工作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十七所党委关于“强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和跨界合作”的具体部署,借助航天系统工程的优势和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民企公司等加强交流与合作,碰撞出众多“火花”,许多创意不断出现在17所青年“双创”成果的孵化池中。

激光测速仪就是事业部与高校联合研制的创新成果。该产品是行业内首次将激光测速技术运用到航天领域的产物,有效解决了传统自主定位设备辅助信息单一、可靠性低等问题,能够使自主定位精度提升30%以上,在复杂机动环境下精度可提升1倍以上,且在极端路况下的自主定位适应性也能幅度提升。目前,激光测速仪已成功应用在多个航天产品当中,并通过了雪地、沙尘、土路、碎石路等各种路况外场试验考核验证。

另一创新成果——低保障约束的地图匹配技术,是事业部将航天技术和现有地图技术相结合,解决工程难题的案例之一。该技术以我国现有测绘的全国道路大数据信息为依托,以基于惯性导航的地图匹配技术为手段,能够解决传统地图匹配技术数据库保障难、匹配适应性差等难题,实现我国领土内任意道路上的高精度匹配导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和拓展17所定位定向技术服务于国计民生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技术的软硬件已经初步实现产品化。

继青年“双创”成果——助盲行智能眼镜获得“创青春”全国决赛铜奖之后,事业部加快其迭代研制速度。作为全球首款运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超声测距的感知方案的独立助盲设备,该产品进一步将AI深度学习技术融入其中,大幅提高了智能识别能力,同时采用骨传导耳机设计方案,能够避免视障者戴上传统耳机后因无法听清外界环境声音导致的安全隐患。目前,助盲行智能眼镜已具备识别90余种环境目标的能力,基本覆盖视障者出行导航避障需求,为视障者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

2020年已不足80天,17所广大干部职工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目标任务、咬住时间节点,以“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标本兼治”的硬核举措,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和2020年中心任务圆满完成,用不懈地奋斗点亮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的前进道路!(文/李珂 林静 摄/徐艳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