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院23所打造雷达产业尖兵
发布时间:2021-03-08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二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也一直是二院23所雷达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动能。  

以科技力量争创国际一流

60多年来,23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目标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雷达研究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推进雷达事业转型升级,蓬勃发展。

随着雷达和电子市场竞争不断白热化,23所当前的经济体量、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对外部资源的撬动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向产业领域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将科技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23所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加速产业化成果转化。

2020年6月9日,23所与嘉兴市平湖实验室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浙江省平湖市举行。实验室旨在推动航天雷达产业培育发展,推动基础理论与应用创新的全面突破,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领军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平湖实验室设立的同时,23所还在加速推进武汉、西安、成都研发中心建设落地。利用外部资源,加大战略投入,抓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机遇,促进雷达测绘、导航雷达、微系统等重点创新方向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群、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

2021年初,航天科工集团传达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对“雷达与卫星通信联合实验室”项目一期的验收意见书。意见书评价:“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为缅甸培养了雷达与卫星通信领域的人才,对缅甸未来在该领域实现工程化有着推动意义。”这是23所聚焦科技创新,推进成果孵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一步。在实验室二期建设中,23所将借助联合实验室平台,共享资源,开展高水平气象等雷达产品联合研发、青年人才的交流和培训、先进适用技术的转移等工作,为缅甸以及我国南部强降雨频发地区提供示范保障作用。

在巩固中缅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引领地位的同时,23所还成立2个集团级研究中心、3个内部实验室和1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制度,支撑专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航天科工集团提出,要打造一批产业化百亿创新项目。这其中,雷达产业是第一批示范项目之一。除了深耕气象等四大优势产业板块,23所还聚集了N个具有行业带动能力的产业,比如新基建领域,以创新技术为突破口,成为5G重要材料供应商。

作为航天科工集团唯一一家专业雷达研究所,23所近些年始终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但在所领导班子看来,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不得半点松懈。“十四五”期间,23所将持续以行业领先的研发经费投入和自主创新投入,培育新产业新平台新方向,推动建设国际一流防务电子企业。

以科技成果服务国计民生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人民生活福祉”,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深深影响着23所。

央企是共和国的长子。23所始终谨记央企服务人民安康乐知的社会责任,以航天技术服务国计民生为使命,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创新引领能力,加速创新成果孵化。在新基建、智慧农业、智慧气象、绿色发展等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中,以多个支柱雷达产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将科技创新的服务力量延伸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0年,23所承建的国内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丝路海运”投入使用,这是为保障国家“一带一路”航线运行特意设计的一型海上气象观测站,借助航标灯塔架设气象监测设备,弥补了厦门港九节礁气象条件监测的空白,开创了港航气象服务的先河。据估计,气象信息的精细化、高效获得,将有效提升港口约10%的雾天通航效率,保障船舶通行安全。这也是继中缅联合实验室建设之后,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尝试。

23所的自动气象站还应用在雷神山火神山建设的气象保障中。两部自动气象站实时提供气象数据服务,测量两个医院附近的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为气象部门进行疫情集中救治气象保障咨询与现场气象服务提供数据信息。

在全国,有3万多个这样的自动气象站在茶园稻田、在珠峰大本营、在冬奥会赛场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着服务。

多年来,23所雷达产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活需求,不断深挖产品技术潜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国内有近一百万平方公里测图困难的地区,地理信息获取和更新不及时,对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经济规划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均有重要影响。针对这个产业领域,23所研制用于测绘的机载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雷达,解决传统测绘大面积、大比例尺测绘数据获取困难、时效性差的难题,为经济建设提供测绘数据保障。

2020年,国内首批1:2000雷达测绘数据问世。合成孔径雷达团队克服飞行限制和关机时间窗口有限的不利影响,完成对FAST高分辨率干涉SAR观测数据的首次获取。用户贵州省第一测绘院表示,23所这些数据有助于解决西南地区大面积、大比例尺测绘数据困扰,助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除了提升测绘效率,合成孔径雷达还是海洋污染漂浮物的治理利器,23所与环保部门多次合作,帮助解决青岛、渤海等区域浒苔大爆发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3所积极将雷达技术和产品投向环保行业。很多城市受到雾霾、臭氧污染困扰,23所与环保和环境部门合作,将用于日常气象探测的探空仪改进设计为臭氧探空仪、网格化空气监测设备和汽车尾气监测等系列化产品,为“蓝天保卫战”和臭氧等大气污染监测治理提供精细的数据服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中,23所参与建设的“微波裂解废盐处理装备”成功进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大功率工业微波源在含有机物废盐领域的应用技术获得国家层面的官方认可。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外部环境更多的是逆风逆水,新冠疫情持续蔓延让大家看到世界的动荡,科技自立自强是企业在大风大浪中立身的根本。在“十四五”开局之年,23所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打造雷达百亿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航天力量。 (文/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