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航事业成功的红色密码
发布时间:2021-09-01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

先进的导弹装备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是筑牢国防安全基石的利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战争是科技的博弈,是利器的较量。和平不能靠施舍,真理需要硬实力。作为中国飞航导弹事业诞生地的中国航天三院,是我国集预研、研制、生产、保障于一体,配套完备、门类齐全的飞航技术研究院。新中国第一型岸舰导弹、第一型空舰导弹、第一型超音速飞航导弹、第一型陆基巡航导弹……一枚枚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相继从这里问世。历经60年的创新发展,中国航天三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几代三院人秉承“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的使命担当,探索出一条从仿制改型到自行设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航天三院姓党,红色是中国飞航最鲜亮的底色。三院从诞生之日起,就天然烙印着姓党为党的独特属性,肩负强军报国的责任使命。作为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主力军,姓党为党始终是飞航人的本色,红色基因始终是飞航事业的根脉。

飞航事业的发展足迹,正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坚定前行。今天,我们继续用红色基因法宝构建飞航人的精神图腾,引领飞航事业保持一往无前的动力,团结奋斗的内力,开新图强的定力,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朝着“十四五”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发进取。

回望初心 寻溯飞航事业的红色根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毅然作出发展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英明决策。中国飞航事业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中走来,随着新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立在三院所在的丰台云岗落地生根。

1957年12月9日,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我军第一个综合性的导弹专业培训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在北京长辛店外的云岗正式成立(也称长辛店炮兵教导大队)。当年12月24日,两枚P-2型地地训练弹导弹,以及一个营的主要技术装备运抵炮兵教导大队驻地——也就是今天三院西大院的所在地。云岗,成为中国最早有导弹的地方,新中国火箭和导弹事业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新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确立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其他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指引下,先后启动了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不久,我国的第三个弹种——岸舰导弹的仿制工作也提上了日程。1960年4月,组建了海防导弹总体设计部(设在国防部五院1分院),开始进行“544”反舰导弹的仿制工作。1961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〇六三八部队,航天三院由此诞生。

从此,一批批从军队、军事院校、大中专院校、军工厂层层选拔而来的革命战士从祖国各地赶来,红色的基因与军队的作风在这里碰撞交融,忠诚的信仰与坚定的信念在这里汇聚交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那时就已成为祖国和人民对飞航人的要求,也是飞航人内心最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在党的领导下,三院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圆满完成了首枚“争气弹”的成功仿制,并迅速转入自行设计、独立研制阶段,解决了人民海军岸防部队所急需的岸舰导弹武器装备。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元帅激动地说:“‘海鹰’起飞了!”人民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导弹武器!

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革命精神伴随着飞航人的奋斗征程,在时间的坐标上形成了红色的精神底色。

党旗所向,就是飞航人的奋斗方向。中国飞航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填补空白的脚步,走的是拓荒之路。这个当年白手起家的导弹试验研究院,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创业、艰辛探索、接续奋斗、创新发展,从最初的仿制改型到自主研发到自主创新,在飞航导弹技术上已经由“跟跑者”向“并跑者”和“领跑者”转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块荒无人烟的小小山岗,已经绿树成荫,栋梁之木云集,这里已经是我国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是科学家的沃土,企业家的摇篮和大国工匠的胜地。

一批戎马生涯、久经考验,后又为航天事业铺路创业的老前辈,一套服务基层、忠于职守、作风扎实、干实事的管理体系,一种忠诚祖国、不计名利、献身事业、迎难而上的科研精神,这是三院从艰苦初创时期、继承下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飞航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基因密码。

与时俱进 探寻事业腾飞的精神滋养

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决策实施“863高技术项目”,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随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当时的国际斗争形势和发展形势,先后作出了加快国防装备建设和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三院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连续上了两个大的台阶,在国家武器装备体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7年1月,三院党委提出“团结奋进,负重拼搏,科学求实,敢为一流”的“海鹰精神”(后改为“飞航精神”)。可以说,“飞航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的时代表达,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飞航事业持续发展的思想支撑、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领航者的政治魄力和智慧远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航天及国防领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提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出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三院瞄准世界科技制高点和前沿,组织国内300余家单位集智攻关,经过不懈努力,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封锁,研发出了应对未来战争、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国重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中央举旗定向和坚强领导,就是中国飞航事业最坚实的靠山。

奋起在百废待兴的艰难起点,爱国忠诚的革命精神回荡在老一辈飞航人的共同誓言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上不能告诉父母,下不能告诉妻儿。”“要为祖国国防尖端事业奋斗终生,心甘情愿做一辈子无名英雄。”他们在旧飞机场风沙飞扬的帐篷里风餐露宿,用废纸打浆再生的“马粪纸”做记录,经过五年多的奋战,完成了上游一号仿制任务,并建成了中国海防导弹第一个生产基地。

钻研在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书写在京西云岗后山上一个荒草蔓生的大土坑里:那是自行研发的多用途反舰导弹“鹰击八号”的试车台。在研制试验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科研试验人员采用“土办法”,在山坡上清理出一块空地、挖个土坑,把发动机尾喷口冲上埋在坑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主发动机热试车。

崛起在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飞航人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苦干巧干,自立自强,成就了名扬世界的“中国飞鱼”;成功研制陆基巡航导弹,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具备巡航导弹独立研发能力的国家;由三院研制生产的五型导弹武器装备盛装亮相2009年国庆阅兵,向世界宣告我国自主研发飞航导弹武器实现了新的飞跃和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飞航人继续追梦在强国强军的伟大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三院落地生根、日渐茁壮,引领飞航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有了新时代的内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三院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武器装备生产交付和售后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升级转型,改革创新、破局开路,推动中国飞航的航船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

新中国飞航事业秉承强军报国使命,为维护国家统一、建设强大国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与祖国的人”,这是飞航人的心声,承载了一代代飞航人的信仰与初心。

勇立潮头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要努力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把航天精神、飞航精神弘扬好,把肩负的强军使命和国家责任完成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三院党委书记史新兴在三院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明确了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和践行航天精神、飞航精神的具体要求。

通过拉条挂账、细化分解,三院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重点增加了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飞航事业发展、航天精神与飞航精神传承等方面的学习要求。三院党委领导带头学习备课,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宝贵经验、科学理论与三院工作实际和飞航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讲授专题党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姓党为党始终是飞航事业的本色,加强对“科技强军、航天报国”这一神圣使命的内心认同。

创新方式方法,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航天特色。拍摄制作《中国飞航》系列纪录片——《海鹰起飞》《鹰击长空》《长剑震天》,讲述了飞航导弹史上跨越跨代发展的历史。利用航天红色资源,发挥三院党员教育基地、三院网上党校的作用,组织参观军博导弹馆,发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等重要航天精神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体验教学;开展“飞航党史知识闯关”网络直播答题活动,在党史知识答题中融入航天知识、飞航知识,吸引两万余人次参加;结合建院百年,征集飞航红色记忆和入党故事,制作“追忆梁守槃院士”清明特辑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开展线上线下航天前辈和英烈祭扫,在追思中学习老一辈航天人的爱国情怀和优良品质,汇编航天院士、专家和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航天楷模故事,整理和弘扬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奋斗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不断积蓄奋进前行的精神动能。

突出学用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飞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院党政主要领导通过专题党课、工作调研、座谈、会议讲话等各种形式,反复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航天事业和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将三院的发展深深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政策举措、显著的工作成效。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三院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飞航精神与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相融合;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三院在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过程中肩负的重要任务,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以更加坚定的信仰信念、更加高尚的理想情怀、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为国铸剑保和平,用航天技术和产品造福人民,不断推动飞航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把建设世界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的蓝图变为现实,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