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35所国产化鼻饲营养管电磁定位设备打破国外垄断
发布时间:2022-03-30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

日前,由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35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鼻饲营养管电磁定位设备在厦门大学第一医院用于辅助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受到医生患者一致肯定。该设备填补了我国该领域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为高端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普及贡献了航天智慧。

鼻饲盲插法

鼻饲,是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种方式,多用于长期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将营养管经鼻腔插入胃或肠内,建立起一条“营养通道”,实现食物、水分和药物的快速准确注入,达到维持人体必需营养需要和治疗的目的。临床常用的鼻饲营养管放置方法主要有盲插法和X线透视法。

盲插法对医生临床经验的依赖性较大,稍有不慎营养管就会在患者体内“迷路”,引起呕吐腹泻,甚至发生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有数据显示,盲插法的置入成功率仅有76%,对进入ICU的重症患者连续使用鼻饲营养管3天以上,患肺炎概率可达54%。X线透视法则需对患者进行转运,处置较为繁琐。

让鼻饲营养管不再迷路

伴随医疗需求,一种基于电磁导航技术的鼻饲营养管定位系统逐渐引入国内,置管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进口设备价格高昂、使用受限,导致普及程度还不高。由35所自主研发的国产化设备则有望打破这一局面。该鼻饲营养管电磁定位设备通过在营养管头部装上特制微型传感器,成为营养管在人体内的“导航员”。营养管一进入鼻腔,导航员立即开始工作,引导营养管经过咽部、食道、胃,穿过幽门,到达目的地肠道。通过外置显示器可观测实时3D路径图,让营养管位置一目了然,使置管成功率获得显著提升,可达92.5%。同时,设备整体体积仅为一般急救箱大小,携带方便,可在患者床边操作,置管操作简单快捷,10分钟即可完成。相较于国外同类型设备,国产设备价格降低了四成。同时,技术方面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也更高。

研制过程中,35所依托国防科技项目中的地磁导航相关技术研究及弱电磁测量方面的专业优势,将弱电磁空间测量关键技术应用到鼻饲营养管电磁定位设备。由于攻克了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关键核心技术难关,研发已获得相关资金支持,并和有关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开展市场应用推广。同时,该设备已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有关标准,可满足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营养科等科室的不同需求。

同期研发的还有“手术机器人”和“心脏电生理设备”。后续,35所将继续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打破供应链壁垒,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百姓,助力健康中国。(文/孙仲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