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动力 市场抢先机——航天三江重工公司智能矿山宽体自卸车研发侧记
发布时间:2022-04-29     信息来源: 航天三江

4月18日16点16分,航天三江重工公司产业园礼花满天、一片欢腾,该公司为智能矿山宽体自卸车小批量订货首台下线举行隆重仪式。

该车辆的成功下线,标志着该项目试验验证、产品定型和柔性产线建设等一系列基础准备工作初步完成,正式进入批量化生产新阶段。

不走寻常路 抢市场先机

据了解,宽体自卸车是中国发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道路自卸车,它介于大型露天矿卡和公路车之间。其外形尺寸大、单次运输量和年运输能力高,价格仅为传统电动轮矿用车的20%甚至更低,极大地节省了露天矿前期投资,供货周期短,通常在30天左右,大大缩短矿山建设周期,广泛应用于露天矿土方剥离、运煤、排渣等运输工作。

2021年,宽体自卸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超过了2万台,各大厂家纷纷进入该领域,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而随着新能源、5G等技术日益成熟和迅速推广,正在引发采矿业的智能化革命,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抢得市场先机,重工公司早在2021年1月就成立了宽体自卸车项目研发团队。团队成立后,核心成员多次深入矿山一线,前往内蒙古、新疆多个矿区进行市场调研,与车辆直接使用人员一起探讨,以完善提升产品性能和各项参数。

2021年9月中旬,宽体自卸车试验样车在重工公司正式组装,本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面对创新产品的诸多难题,研发团队成员日夜与生产工人并肩作战,指导工人操作,现场攻克难关。经过“十一”长假的紧急装调,该样车于10月8日在重工公司产业园正式进入测试环节,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年11月19日,试验样车分别进行了碎石路环道、比利时路、高扭曲路、搓板路和卵石路等不同路况空满载跑车试验,并在碎石路上进行了启动、刹车、转向、上坡和下坡试验,各项测试数据均达到设计标准。12月16日,试验样车发往内蒙古鄂尔多斯矿区进行工业性试运行,在为期3个月的测试周期内,总运输土方超过17万吨,运行总里程超过5000公里,车辆可靠性和运营效益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经过厂区和矿区一系列的严格试验测试,产品初步定型,为批量化生产和柔性产线的建设打下了坚强的基础,也吹响了该车辆全面进军矿山领域的冲锋号。

生产小批量 前途大有为

2022年3月21日,重工公司自主设计的宽体车柔性总装调试产线投入运行,首批12台车正式上线总装和调试,拉开了公司宽体自卸车批量化生产的序幕。

宽体自卸车领域与重工公司以往研制生产的露天矿、井工矿和特种装备产品有很大的区别,这次面对的用户群体多样化,包含大型煤矿企业、小型煤矿、土方剥离散户甚至是司机。用户的变化对产品营销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产品的可靠性、成本、运营的经济性等提出了新的挑战。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快速推进使我国能源格局加快转变,而疫情反复导致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形势下,仅靠定制化产品很难有大的发展。因此,重工公司加快了新车辆的研制生产。

宽体自卸车项目是重工公司“十四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也是平台化、批量化产品。如何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用户运营效益和拓宽多样化创新型营销渠道,是重工公司面临的课题。

据该项目负责人王泽康介绍,宽体自卸车传承了全球最大载重363吨矿用车以及大吨位无人驾驶矿用车技术优点,运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整车额定载重达到80吨,载自比超过2.5,可适用于露天煤矿、金属矿及城市和野外基建等众多场合,具有承载量大、使用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等优势。

“我们要把宽体自卸车项目做好、做精,做成明星产品,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面对新的行业形势,重工公司总设计师、副总经理徐代友表示,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

车辆上线以后,该公司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结果”的号召,项目团队成员日夜与生产工人并肩作战,指导工人操作;质量检验人员、安全生产人员下沉生产现场,严把产品质量关、安全生产关,为产品的成功下线保驾护航。(文/应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