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航天惯性公司:飞航技术新成果提升泥石流预警能力
发布时间:2022-05-13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

在三院航天惯性公司的陈列室里,保存着5封来自四川的感谢信,那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航天人紧急赶制监测设备,解决唐家山堰塞湖超高坝体监测难题的见证。

多年以来,航天惯性始终致力于打造种类多样的安全监测产品,力求用航天技术护佑一方安全。

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航天惯性又传来喜讯,自主研发的泥石流地声预警仪成功问世,首批应用于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一举填补了国内近年泥石流地声预警监测研究的空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点约28万处,其中泥石流占3.5%,但由于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强,易造成人员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故实现泥石流的防治及报警,可极大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然而,当前国内外泥石流地声研究资料相对陈旧,且基本没有可参考数据样本。研发团队需要解决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在不同背景和场景下,识别不同形态的信号。为此,三院研发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中科院山地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开展地声信号识别和泥石流预警算法攻关。2021年,团队奔赴著名的“天然泥石流博物馆”——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试验场,开展泥石流地声数据采集工作,并收集了下雨、车辆、行人等复杂环境下噪声信号,建立了详实的数据样本库。通过分析噪声及泥石流地声数据的信号特征,从信号幅度、特征频率范围与信号持续时长三个维度,结合信号时频域分析等技术,建立泥石流地声信号识别及预警模型,大幅提高了泥石流预警准确率。

团队负责人孙芳介绍,不同于安全监测系统以往的长期监测场景,泥石流地声预警仪多用于野外应急抢险的应用场景,因此,具备便携、快速布设、预警实时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

作为我国专业从事安全监测产品研制的骨干团队,针对规模较大、有重大或中等地质灾害险情的一级二级监测灾害点,已在上千个隐患点安装产品近万套,并于今年早些时候为全国17个省安装了适用于三级监测隐患点的普适型监测设备。

他们的足迹遍布群山深林,用艰苦的付出构筑了坚实的安全防线。

福建篇

项目负责人:小王

福建省项目是惯性公司本年度承接的重点任务之一,实施地点分布在福建省7个市14个区县。项目实施过程中接连遇到连续阴雨、福建疫情突发以及河北涿州疫情突发导致的生产供货延期等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影响,但在公司保障组、项目经理、外场和内业人员的精心组织协调下,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在任务节点前顺利完成了外场施工安装、设备调试上线、内场安装质量(及进度)跟踪与数据对接、省部平台并网及各类实施资料上传等各项任务。

贵州篇

项目负责人:小黄

凌晨3:15,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会议室里依旧灯火通明。接业主紧急通知,省级目标点要在早上8点前提前全部上线。此时,现场还有2处隐患点设备离线,平台还有10套设备没有接入。项目经理坐镇地质博物馆,协调2队人马连夜赶往现场处理离线设备,技术人员加紧处理设备平台接入问题,资料员进行平台实施资料上传。早上5点,现场反馈离线设备处理完毕;早上6点,所有省级目标点监测设备均在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上线。这只是贵州项目部项目实施中普通的一天,自贵州省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设备采购(2021年第一期)项目启动开始,航天惯性贵州项目组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疫情复杂等重重困难,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圆满完成了贵州省287处隐患点的建设任务。

陕西篇

项目负责人:小李

航天惯性公司承担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区、富县、洛川县二区二县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预警项目的建设,为了加快项目的施工进度,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公司积极落实项目实施工作,有序组织施工,实行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倒排工期。在保障安全和疫情防控的情况下,依据部、省相关技术规范,现场实施人员加班加点赶进度,夯实责任保质量,在省厅、市局的指导及县自然资源局的大力协调与支持下,从进场准备到施工仅用20天时间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使监测设备尽快发挥作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此项目是陕西省延安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工作开展以来首先完工的区县。近日,该项目顺利通过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专家督导组现场检查,获得到省厅、市局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重庆篇

项目负责人:小罗

长江是船运要道,大小客货运船舶往来不息,地质灾害的监测是保障水路沿线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接到三峡库区巫峡段顶峰部位增装自动化监测设备的任务后,项目组面对三峡库区艰险异常的环境,本着积极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监测设备的安装。因为山路遥远,施工难度大,工人只能沿着盘山小道徒步行进数个小时搬运货物,安装则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空作业人员完成。面对如此复杂的安装情况,项目组在安装前把设备调试测试数遍,确保健康上线,不遗留任何小问题。

甘肃篇

项目负责人:小郭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属于祁连山北麓,平均海拔约3200米,祁连山主峰素珠莲及著名的“七·一冰川”即在境内,气候差异明显,全年平均气温3.6℃。3月中旬,去年冬季的雪还没有化开,却又下了一场大雪。为了按期完成项目实施,现场施工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坚守在一线施工岗位上。

“梅花香自苦寒来”,风雪再大,没有我们的信心大;气温再降,我们的热情永远不降。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我们用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一次次的攻坚克难中,铸就了航天人的丰碑。

在国家部委和各省市的推动下,三院航天惯性已在全国17个省份监测点安装了产品,为当地研判险情提供了精准的测量数据。后续,航天人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提升技术实力,为护佑一方安全打造更加先进、更加可靠的产品。(文/张航 李军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