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航天科工感动人物候选人事迹——“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团队:做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队
发布时间:2019-02-26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8年进入了攻坚克难和全力冲刺的关键年。为了坚决贯彻国务院国资委、集团公司和二院的改革部署,也为了让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二院居民尽快享受到分离移交后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二院今年新重组的后勤保障单位——长峰新联公司迅速克服新公司整合初期的诸多难题,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由三家法人主体、五个专业门类、五个主要部门共计20名干部职工组成的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专项工作团队。

壮士断腕 一往无前

对于二院而言,生活区“三供一业”是必须剥离的非主业和央企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但是对长峰新联公司来说,却要将企业的主业进行改革、将最擅长的专业进行移交、将朝夕相处的同事从干了30年的岗位上分流……这样一项让人五味杂陈的艰巨使命,摆在了长峰新联“三供一业”移交团队的面前。

所谓“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面对改革的阵痛,长峰新联公司坚定地与二院转型升级、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大局站在一起;面对分离移交工作中繁杂艰巨的具体工作,“三供一业”移交团队加班加点、一丝不苟;面对与各方谈判过程中的种种艰难,他们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用对二院、对改革任务、对居民百姓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担当精神,有力推动了二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顺利进行,助力二院一直以集团京区第一的骄人成绩领军完成“三供一业”改革的年度任务。

两位巾帼与“难点五立方”

随着二院60多年的发展,生活区大院式管理早已根深蒂固。二院又是整个海淀区面积最大、户数最多的央企移交单位,涉及到辖区内70万平米社区、14000余户住户、近五万名居民“水、电、气、暖、物业”五项服务的移交,工作任务异常艰巨。与此同时,今年新成立的长峰新联公司本身内部整合融合工作已是千头万绪,这无疑给团队带来了更多难题和挑战。

郑闽琦是公司一名75后的年轻女领导,担任着新公司总会计师的重要职责,又是“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总负责领导,她将自己在动力运行、质量技术、企业经营及资金资产管理等各个岗位的从业经验融会贯通,成为团队遇到疑难杂症时最给力的“最强大脑”。

徐颖是公司最年轻的85后女处长,是所有移交工作推进的核心,承担着统筹策划、与各方沟通协调、带头推进改革的重要任务。从此,她便全面开启了“12小时超长待机”的“多任务处理”模式,带领着整个团队高速运转。作为一名2岁孩子的妈妈,在移交工作推进过程中,徐颖牺牲了无数陪伴孩子的时间。甚至经常把孩子哄睡着了,又跑回办公室彻夜工作。

正是这两位年轻的女干部毅然扛起了二院“三供一业”移交沉甸甸的责任。她们用清晰的工作思路,将千头万绪的“三供一业”移交工作总结为“难点五立方”,即“五项移交事项(水、电、气、暖、物业)”,“五方面移交内容(改造方案、协议、资金、资产、管理职责)”,“五类沟通协调相关方(上级相关部门、外部接收方、内部移交方、技术服务第三方、本区域院外移交单位)”共计125个方面的工作,并列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清单,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明确了思路和方向。

全员协力与“亮点4×4”

面对如此多的难点,“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团队始终抓住政策要点、抓住二院核心利益、抓住协作共赢的合作理念、抓住民生第一的工作原则,全员协力,一个又一个难题地攻坚,一分又一分利益地争取。

接收单位初次提出的供水设施改造方案中,要在生活区建立5个加压泵站,以解决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分开的问题。这样的方案不仅改造周期长、占地面积大,且耗资巨大。整个工作因方案繁琐而迟迟无法推进。面对这一僵局,团队积极探索既满足要求又节约成本的方案,最终形成了利用工业区现有泵站进行适应性改造,再配合新建一个生活区泵站的改造方法。这样既节省了占地面积,又能缩短工程时间、降低成本。通过这种创新的优化设计,一共为二院在“三供一业”维修改造资金上节省了近亿元。

团队里有两位重量级的“军师”——长峰新联公司“水、电、暖、物业”业务的主管领导李彤和李建,所有与接收单位的具体业务移交都由他们来带队完成。两位李总面临改革,忍痛“割舍”自身业务,积极做好相关员工的思想工作,再三叮嘱改革任务与民生工程的重要性,并抽调业务骨干成员加入移交团队;在签约谈判遇到瓶颈时,他们总能机智地提出新的思路和谈判策略,成为团队的坚实后盾。

团队里有一名从“小白”变“大咖”的小伙——负责水、暖、电这“三供”移交的王子。他学的是安全工程,之前也没有在“三供”相关业务部门待过。面对此次重大改革任务,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半路出家”,扛起了“三供”移交的重责。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和各种难题,王子几乎放弃了所有业余休息时间来学习政策文件、摸清相关业务情况,全身心地投入到移交工作中。在他的微信里置顶着十多个不停刷新的“三供一业”移交工作群,而他早已从最初的应接不暇,成为了现在各个群里最具号召力、权威性的“大咖”,各个区域、各个专业的移交数量、政策、进度都了如指掌。

团队里还有一群人,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雄踞好友排行榜榜首。

设备资产管理负责人邢占超和张凯为了准确掌握资产情况,一趟趟跑现场将各业务涉及的几百套设备逐一查看核对,最终形成了细致的资产移交信息材料。

上万户的供电户表换装必须在2018年完成,这是职能移交的重要标志。动力管理中心主任孙勇和90后小伙桑秉谦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时间,从早八点到晚八点配合供电局逐栋进行户表换装,并耐心给居民做解释工作。

为了结算现有居民电表表底数,原物业收费所经理高欣带着平均年龄近50岁的工人队伍加班加点入户查表收费,人手紧张时连家人也被动员加入了查表大军。但他们没有怨言,而是珍惜每一次入户的机会,亲口向服务了多年的居民朋友做最后的告别……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团队的不懈努力,将“难点五立方”变成了“亮点4×4”,实现了二院“三供一业”移交工作的“四个最”和“四个第一”:移交内容最全、海淀区移交户数最多、老旧小区移交难度最大、但在集团京区单位中户均移交费用最低;在集团京区单位中,第一个完成供暖协议签订和管理权移交;第一个完成物业管理协议签订和管理权移交;第一个完成供水、供电、供气协议签订;第一个完成与接收方的资产移交(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