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航天科工感动人物候选人事迹——谢廷毅: 航天报国 我心依旧
发布时间:2019-01-30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

“在高校专家们对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风险提出疑虑后,我们顶住压力、克服困难,通过严谨的设计、大量的仿真、数据的研判、周密的复查,坚持了我们最初的设计方案。试验成功后,整个团队成员全都热泪盈眶。我们对17所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充满了信心。”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航天三江17所某重点型号副总师谢廷毅谈到前些时日刚刚完成的任务时感慨万千。

谢廷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17所,至今已经14年了。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和深厚的技术沉淀,他从最普通的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某重点型号副总师。他始终怀揣一腔报国之心,对工作任劳任怨,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在技术创新中不断摸索,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和能力提升的核心驱动力。”这是谢廷毅最深的感触。2018年2月,用户要求他们研制的产品在使用性能上进一步提升。谢廷毅通过认真分析之后发现,当前产品的设计条件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无法做到。“我们只能立足自身、大胆创新、集智攻关,抽丝剥茧,破釜沉舟尝试着干。”谢廷毅和团队顶住了进度压力和技术压力,摒弃传统思维,巧妙地运用基于工程包络的模型开展设计和验证,对历次试验庞大复杂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成果鉴定会上,这项控制系统创新技术得到了鉴定委员会“控制系统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要知道,技术攻关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从接到需求到任务完成,用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期间,谢廷毅和团队自愿高强度加班,几乎每天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只为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此外,为提高工作效率,谢廷毅还采取与其他专业联合现场办公的形式,下沉到设计、仿真计算的一线,直接面对最基础原始的数据,直接进行协调讨论,省去了形成报告再讨论的繁琐步骤,为顺利解决问题和后续任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试验任务结束后的那一声“圆满成功”回答了所有的问题,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也见证了谢廷毅和团队成长成熟的过程。“那时,顿时感觉所有的压力、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百感交集都倾泻了——6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没有给17所丢脸,我们经受住了考验。”谢廷毅说。

在同事眼里,谢廷毅有颗强大的内心。在试验现场,测试流程突然出现异常,到底是准时试验还是立即停止,需要马上决定。在现场会商无果的情况下,谢廷毅开口了,“我建议准时试验,责任我来承担。”随着指挥员的口令,试验开始,指挥大厅鸦雀无声,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试验成功!”指挥大厅一阵欢呼,“只见谢总依然表情坚毅,我们都认为谢总有颗强大的心,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小郑说。

目前,谢廷毅和团队研制出来的创新成果,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或者类似型号的标杆,同时也成为后续新研型号的标准配置,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来自家人的坚实后盾

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没有休止符,谢廷毅也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不过,常年工作的忙碌也让他疏于对家庭的照顾。

一次,孩子的班主任老师直接在家长会上,提醒他要多陪陪孩子、多带孩子出去转转。今年,孩子已经五年级了,他终于抽出几天时间带儿子去了一趟上海迪士尼,“但我发现,好像儿子已经过了喜欢迪士尼的年龄,自己还是有点愧疚和遗憾。”

说到对儿子的教育理念,谢廷毅更愿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浅显的方式分享给儿子。虽然他的儿子只有10来岁,但是已经知道了火箭的工作原理,对航天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父亲也是满满的崇拜和敬佩。

家人对他的工作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每逢家庭聚餐,谢廷毅的岳父就会很自豪地对大家说:“我们小谢很不容易,咱们能有现在的和平,他们航天人的贡献很大。”“岳父还会把我们产品在阅兵式上经过天安门的照片打印出来放在家里。”谢廷毅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笑容。

一路走来,谢廷毅感慨,“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能够为国家建设作出一些贡献,很有成就感,从未后悔过。我们的成绩不属于我一个人,是属于我们整个团队,属于整个航天事业。”(文/代振莹 刘岩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