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又作百夫长---航天三江红峰公司光纤传感团队攻关纪实
红峰公司光纤传感团队
发布时间:2020-11-27     信息来源: 航天三江

近期,航天三江红峰公司提供的智慧光纤大坝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方案成功获得国家电网某抽水蓄能工程订单,开创了同类工程中使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先河。

“首次获得国家电网项目订单,首次进入水电新领域,我们凭借技术过硬、团队协作打开了新市场,这给了我们团队更多信心!”带领团队在竞标中胜出,新订单在手,红峰公司光纤传感技术团队负责人徐金龙博士显得特别的兴奋和激动。

冲刺模式

徐金龙是红峰公司引进的光纤传感专业博士,公司以他为核心,组建了光纤传感技术团队。今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光纤传感团队开启了居家隔离模式。徐金龙接到了千里之外的一个重要电话,客户要求尽快上报技术方案,参与国家电网项目竞标。

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蓄能装置,对于火电、风电、核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徐金龙团队接到的竞标任务是监测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的面板堆石坝。此类大坝在建设过程中对传感光缆的破坏作用极大,在国内还尚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又逢疫情期间,困难可想而知。

图中从左往右第四位为徐金龙博士。

“机会来临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全力以赴去争取!”徐金龙带着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团队选择迎难而上。团队被隔离在全国各地,徐金龙更是在疫情重灾区的湖北。通过视频会议远程协同办公,团队迅速明确整体技术路线和任务分工后,开始了持续一周的坚决执行和落实。疫情当前,这支年轻的团队凭借着对事业的热爱、对机遇的珍视,发挥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自觉自发的昼夜奋战,方案推进到关键节点时,更是连续三天通宵达旦,终于按时提交了技术方案书。

这份技术方案书为客户提供了七种监测技术,涵盖了坝体滑移、沉降、坝面应力、裂缝、渗漏等多参量感知内容,全方位覆盖坝体各关键区域,并且传感光缆无源、不带电、防水、耐腐蚀、连续无间断测量。凭借技术水平先进和工程实施方案可行,该方案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光纤传感团队扎实的技术功底、团结高效的做事风格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战斗模式

今年六月份,端午节前一天,项目开工通知到达,团队成员张俊家毅然放弃了休假,迅速奔赴了远在东北的项目现场。尽管入职不到一年,张俊家却显示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干练和稳重,进入现场,马上开展客户对接、协调施工单位、考察现场情况、联系物资保障、做好准备工作,短时间内就将一切安排妥当。

随后,徐金龙带领团队专项组人员进入现场,由于本地劳务公司需要时间协调,项目初期的所有劳务工作都需要团队成员自己完成。他们既是书生,又是百夫长,既要作项目管理,研究技术方案细节,还要亲自在施工现场搬砂运石,安装传感光缆。风尘滚滚的工地现场,热浪如潮,徐金龙带领团队成员一点也不敢耽误,确保施工进度。没有交通工具,他们提着几十公斤的仪器设备、施工材料,徒步往返于项目部和半山腰的施工现场,每天要走六趟。烈日的炙烤、强烈的紫外线,脖子和手臂上明显的黑白“分界线”成为了团队成员的标配。

图为徐金龙博士为团队成员讲解项目难点

一天下午,施工进度突然加快,原本一周的工作量要在一晚上完成。面对突如其来的施工计划变更,团队成员没有丝毫的抱怨与迟疑,一切以确保传感光缆完好安装、确保项目同步推进为首要目标,团队迅速进入超常规的战斗模式。徐金龙、张俊家、李政在现场寸步不离,开挖、竖管、安装光缆、保护、回填、检测,所有工序层层递进,现场气氛紧张严肃。从晚上六点到凌晨两点,三人小组连续奋战八个小时,硬是把一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当三人踏着清晨的曙光回到驻地,脸上挂满了充满成就感的微笑。

挑战面前,这支队伍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直面难关挑战,在汗水中挥洒青春,铸就铁的意志和作风。正是这种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事业高标准的追求,客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发来未来共同合作的邀约。“这个项目是我们团队开拓新领域,发展新产业的开始,我们光纤传感技术团队未来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可能!”徐金龙自信而坚定地说。他正带领着团队不断求索,向着更远的目标进发。(文/邓顺英 叶梦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