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航天科工感动人物候选人(团队)】无人机研制团队:敢闯!敢拼!敢担当!
发布时间:2021-12-24     信息来源: 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

1月11日清晨,在某机场的轰鸣声中,传来了WJ-700“猎鹰”无人机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完美着陆的喜讯,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作为国内无人机总体研制“国家队”,团队里的每个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昭告,中国航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无人机领域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无人机研制团队

敢闯!在市场夹缝中抢夺先机

当下,竞争性采购已在无人装备领域趋于白热化,作为BOB在线下载(中国)有限公司三院的重点型号,“猎鹰”无人机的市场推介尤为重要。

在三院领导下,海鹰航空公司紧急协调各方力量,吹响了研制集结号,以时间换市场空间。

一次,三院隆重邀请多个用户进行现场观摩。在飞行演示试验前夜,各项准备均已就绪,靶场突然通知需要大幅压缩飞行试验时间。

“预定任务能完成吗?”型号副总师李总斩钉截铁地回答:“可以,我们现在立刻做准备!”任务规划专业调整航迹点和任务点,飞控系统同步仿真仿测,总体调整飞行任务要求,更改协同指挥程序中的一条条试验口令……在技术准备过程中,团队成员手冻僵了,就用暖水袋焐一焐,脚冻麻了,就跺一跺,每个人都以保障飞行试验成功为己任,确保了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

敢拼!在质疑否定中顶半边天

作为技术指标领先的高空高速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猎鹰”在最初立项论证时受到多方质疑。

“目前技术能否实现高速无人机对时敏目标的侦察打击?”“国外用的均是低速的,高速型号是否有市场?”“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否实现拟定的航时指标?”“全复材结构能否实际应用?”……面对质疑,研制团队基于科学预判,下定决心要拼一拼!尤其针对无人机高升阻比设计的关键技术,技术团队深入风洞试验单位,24小时连续不间断工作,最终突破了大展弦比无人机高空长航时设计技术,实现系统指标闭合。

新技术难度大、团队成员太年轻,研制压力不言而喻。

团队新人小田仅入职1个月就被派往外场,在帮学导师指导下担任起了现场副指挥的工作。在后续的飞行试验中,他始终担任地面1号指挥,承担了型号研制的关键任务。

今年7月,团队还新入职了一位95后女孩天琪。刚入职不久,她就到外场做测控主岗,自加入研制团队以来,她几乎每个夜晚都会打电话向师傅请教疑点。日复一日,这股子拼搏的“韧劲儿”,让这个95后的姑娘得到整个试验队和型号“两总”的信赖。

敢担当!在科学探索中果断抉择

型号总师刘总是产品方案论证时“半路出家”加入到研制团队的。

一进团队,刘总便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实际,对方案进行了重新审度。为追求极致,他做出判断——“将性能指标在原有基础上再提升30%是有非常可能实现的。”

在新目标下,团队果断抉择,推翻原有方案,开始重新论证。

为满足无人机高性能指标要求,WJ-700无人机大量采用新架构、新方法,新技术使用率接近50%,并在国内高空高速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系统首次采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

使用新材料就会带来新问题,生产工艺、质量管控等都需要团队重新摸索。

“在科学探索的路上是没有坦途的,既然选择了这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团队专业副总黄总说。

“指标再提升30%,之前总体方案中的具体参数以及各分系统设计方案只能全部作废,一切重新来过。这是自我施压、敢于‘归零’的表现,这要感谢团队每个人的支持与担当!”刘总激动地说。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如今更具市场竞争力、更具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的“猎鹰”。

敢闯、敢拼、敢担当,敢为一流的航天基因,成就了中国飞航,也引领着“猎鹰”无人机研制团队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制发展路线。追逐航天梦、强军梦、强国梦的路很长,但他们毫不畏惧,一路坚持一直“敢”!(文/任雪皎)